心戰難防 - 梁文道

心戰難防 - 梁文道

當年我和一群即將北上交流的港大同學虛擬他們可能遇上的場面,是因為八九之後,這類學生層面的半官方往來曾經中斷,沒有多少「老鬼」能夠傳授經驗。而我說的這些故事,也未免太過極端太過理想,不一定就是實際情況。現下的港大學生自己不爭氣,讓人從另一個門徑攻破學生會的大門,就更是叫人無言以對。不過,今天在這裏重溫往事,恐怕還是有點意義。一來,這些假想出來的會話全是統戰的經典伎倆,不用在學生身上,拿來對付媒體人和知識份子也照樣行得通。其次,當前香港輿論恐共者有餘,知道人家如何辦事者卻少之又少;與其隔在牆外杯弓蛇影,不如具體思量退進對應。
這類方法之所以有效,說穿了就是「推心置腹」四個字。讓對手覺得彼此之間的矛盾遠比想像中小,反而共通處要比表面上大。把彼此來往變成單向的教育,令對方漸覺昨日見識之膚淺,感到自己所知實在太過有限,以後還要多多學習才好。還要在對方心上種下一根「以後多替我們着想」的苗子,讓他日後一言一行都不能不顧及我這個「老朋友」的感受。
或許,對方某天寫了一篇文章,狠狠批了我們一把。但有機會的話,我還是要誇獎他考慮周到,替我們留了半步。以後的日子,我們會繼續來往,鼓勵對方在不犧牲原則的前提底多從我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疑中留情。遇上中聽的言論,我們感激;遇上不合意的東西,我們略感遺憾,同時補充材料,好使他知道「真相」。漸漸地,不知不覺地,他可能就會把自己轉化成一個預料之內的「策士」,一言一行皆不離我方設下的視界。
任何真正的交流都預設了視野的擴大,相互學習總是要拋棄固有的偏執。既不想故步自封,把自己弄得偏狹無知;又要避免對方有意擺佈,使交流學習成了單方統戰。這裏頭的分寸掌握真不是一般的困難,所需者絕非僅止於一般人喜言的「骨氣」(歷史上有多少有骨氣的人倒在出其不意的攻心術下?),更在於心智的清醒頑強。(再說統戰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