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德倫報道】造價669億元的廣深港高鐵最快在2015年通車,運輸及房屋局當年估計通車後平均每日客流量達9.9萬人次。不過,《蘋果》取得一份高鐵內部文件,發現政府當初計算客流量時嚴重高估了本港人口增長,比最新推算高估了一成。高鐵客流量極可能計錯數,隨時變成大白象。
推算與統計處偏差大
高鐵項目於三年前於爭議聲中,在保皇黨力撐下在立法會通過。當時曾有泛民議員質疑,高鐵載客量未必足以「回本」,但當時政府提交文件指,高鐵每日均會吸引到9.9萬人次乘搭,其中8.4萬人次會往返西九龍至深圳、虎門及廣州一帶,1.5萬人次則屬長程旅客。運房局當日更聲言,若以高流量推算每日載客量應可多達11.6萬人次,低客流量每日也起碼有8.9萬人次。
不過,《蘋果》取得一份09年高鐵內部顧問文件,發現當年有關客流量的推算,是基於本港人口增長及跨境旅客增長推算所得。顧問當年推算本港人口會持續急增,例如在2011年人口會急升至745萬,2016年即高鐵通車後人口推算更激增至783萬,2021年及2031年人口分別增長至825萬及903萬。
不過,記者翻查統計處去年公佈的最新人口推算,發現運房局當年嚴重估錯數。2011年本港人口只得707萬,到2016年人口只增長至737萬,而2021年及2031年人口更分別緩慢增長至766萬及816萬。
換言之,當年運房局在推算客流量時,嚴重高估本港人口增長,差距由5%至10%不等。
「好多項目都冇必要做」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估算大型基建的流量時常出錯,「好多項目10年後睇返其實係估錯數嘅」。政府向立法會申請基建撥款,甚少有完整交代流量估算,「如果唔係過份樂觀去預測,其實好多項目都冇必要做」。
運房局回應稱,在估算高鐵乘客量時,亦有考慮到規劃數據和發展可能改變,故除預測基本情況的乘客量外,也有預測高客流量和低客流量的情況,最後均顯示高鐵具經濟和營運效益。發言人又指,會在高鐵營運後密切監察客運量的情況及轉變,並採取適當應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