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午收到一個好友短訊:「恭喜恭喜,你今天願望成真了!李安剛拿了最佳導演獎!」接着,在我的政治短評專欄「絲絲世語」的網頁,也出現兩個恭喜我的留言。遠遊的好友傳來電郵:「Wow! This time great for u! Who dared said that when the US directors were so hot?」
李安得獎,跟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恭喜我呢?
原因是在奧斯卡頒獎前夕,我在政治短評中破例寫了電影:「希望李安得獎」。儘管頒獎前的各方預測都認為《少年Pi》獲獎機會甚微,畢竟三部美國政治正確的電影都很強。不過我早就說過,凡是我提倡的事情,通常社會總朝着相反方向發展的,比如民主,比如閱讀;而我希望實現的事情,正如莫非定律所言,通常也是成空的。所以我寫文章,從不迎合潮流。這次願望成真,確有意外驚喜。
去年,林書豪在NBA突然冒起,他的奮鬥經歷,連奧巴馬都說是一個勵志故事。但當代的勵志故事有誰比得上李安呢?為追逐電影夢想,他連續六年當家庭主夫,靠老婆的微薄工資過日子,其間不用說受盡親屬冷眼和壓力。在未被人認識之前,電影之夢不是憑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很大程度要靠機運,但誰知機運會不會來、何時來呢?
李安的了不起,是他在拍了華語片「父親三部曲」得到肯定之後沒有停下來,而在西方人主導的美國荷里活闖出一片天。他不斷作新的嘗試,拍英國古典作家Jane Austen的名著《Sense And Sensibility》,把中國武俠世界介紹給西方人認識的《卧虎藏龍》,以同性戀來敘寫人生一段忘不了的感情的《斷背山》,然後是跨越文化、種族和宗教的《少年Pi》。
他不停地追逐夢想。他的成功使我老來不那麼悲觀,終於相信有「願望成真」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