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媒體就「佔領中環」訪問戴耀廷和何俊仁。何俊仁表示,如果要在佔領中環之前,發動一個辭職公投,讓市民就民間普選方案表態,他絕無問題。何俊仁還說:「辭職是微不足道!」
實際上,公投的擔子,也已然落在民主黨肩頭。今天泛民陣營已經因政改一役而四分五裂。要達致全港性補選的變相公投,在地區直選議員之中,已難找到五個議員同時辭職。惟有全港投票選出的超級功能組別議員去辭職,才有可能再次發動公投。
最佳辭職人選亦當為何俊仁。因為在政改一役之中,正是何俊仁率領民主黨與中聯辦密室談判、幫助政府通過倒退政改方案。自此以後,泛民就分裂成親民主黨和反民主黨兩派。對民主黨政治決定的大辯論,至今不息,成為許多人心中一條刺。政府也看準泛民分裂,民心渙散,針對示威者和政黨成員的檢控刑獄,自此亦變本加厲。
政局之變,濫觴自民主黨。因此解鈴還需繫鈴人,民主黨和何俊仁必須回到政制問題的前線,發動公投,戴罪立功。民主黨當天反對公投,今日帶頭發動公投,隱然有一種贖罪的意味,也不得不如此。既然缺口是由民主黨打開的,也就只有它能補上。
三年來,何俊仁和一眾民主黨巨頭還被罵得不夠嗎?當天的決定,令民主黨出現退黨潮,新民主同盟因而誕生;人民力量瞄準民主黨政治過失窮追猛打,一時無兩;二○一二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得票大跌,不少選民轉而支持「激進民主派」;因為兩派的互鬥,不利比例代表制的選舉,致令配票精確的建制派以較少得票取得較多議席,至今仍是不少民主派選民的心頭之痛。
還不計中共必然發動的干預,民主派陣營之中的矛盾重重,實不利佔領中環或全民不合作之類的全民運動。由民主黨發動的辭職公投,不只可以為日後的街頭行動取得民意授權,也帶着強烈的政治象徵意味:民主黨回到民主道路的前線,有助團結和鼓動市民。
為了香港和民主黨的政治前途,在抗爭的路上,希望何俊仁不要再缺席了。
盧斯達
無待堂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