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來自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幹事終於在北京看見一個傳說中的共產黨官員了,他的年紀不大,但也不嫩,反應敏捷,思路靈活,一口氣便說了一整個上午。這場談話的內容十分廣泛,先從內地的高等教育說起,當然少不了要介紹國家在大學水平的提升上取得的輝煌成就,但也坦白交代了不少有待克服的困難。總而言之,香港青年對這名官員的印像還算不壞,只是嫌他不脫八股,難免要帶點官腔而已。
假如這群學生十分活躍,是香港各種政治社會運動的常客;又假如上頭很給面子,看重這些青年的未來;那麼說不定,這個官員就會特別招待一頓午飯甚至晚宴了。在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底下,大家更能放開談話,請客的主人家居然說起家事,讓港燦第一回聽說窺見一名內地官員的日常生活,發現他也是一個擔心孩子未來的家長,也是一個喜歡英超的球迷。更加叫人意外的,是他還講了不少文革期間他家受到衝擊的故事,雖云往事,但在談到祖父上吊,父親挨餓的片段時,依然可見其神色之苦楚。終於,香港來的青年精英忍不住了,問道:「為什麼吃了這麼多共產黨的苦,你還要入黨?」
接下來,他們便聽了一節從未如此深刻過的國情課。由一個出身右派家庭,學生時代參加過八九學運的共產黨官員親身講述。他談法治,痛斥國家昔年的無法無天。他說市場,既不滿公私不分的壟斷和干預,也憂心醫療與公共服務的過度放任自流,他還談到民主,認為真正共產黨人的願景就是一套比英美還要民主的政治制度。任何一個你能想像得到的偉大政治理念,他都說到了,而且說得比你還好。對於這些理念的信仰和熱情,他比你更加執着,因為他有過切膚之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這個國家,知道十三億人口之龐大會使得一切問題更加複雜,知道貧富差距以及文化知識水平的間隔會使得一切改革更加困難,知道所有美好理論要落實在本土社會時的調適之不易。此外,他還指出了香港人很少認真思考的問題,例如在環球戰略格局底下,中國如何應對外來壓力的麻煩。
終於,到了快要告別的時候,這位讓人刮目相看的少壯官員對着一群香港學生領袖說出了此行至為重要的一段結論:「無論如何,我希望你們回去之後要好好讀書,繼續你們的活動和工作。要知道大家都想國家好,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遊行也好,去維園集會也好,不要忘了我們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我只盼望你們日後也能掛念一下我們的困難,瞭解這片土地的實際情況,以後千萬別見外,大家保持來往,要多點溝通多點交流。」(再說統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