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沒有提供上車方案,但就提供了一條階梯,供現時的貧苦學生,透過努力取得向上游的機會,繼而晉身中產,成為有能力買樓的人。
預算案的措施當中,坊間評論毀多於譽,但筆者對其中一項感受尤深:政府擬透過關愛基金,資助低下階層年輕學生入讀專上院校,以免他們因沒法負擔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失去向上流動的機會。
回想筆者的出身,也不是甚麼富裕人家,但正正是透過入讀大學,增進知識,並力爭上游成為一個買得起樓的人,可見知識確能改變命運。教育是社會最重要的長遠投資,但今時的貧窮家庭捉襟見肘,若沒有社會幫其一把,即使他們多努力,亦難以脫貧,相信這些勤學的窮學生,日後成才,回饋社會之心亦會更強烈。況且,培養窮人下一代成為將來有能力買樓的族群,靠雙手改善生活,總比直接資助窮人買樓更佳。
除了資助窮學生,預算案也建議每年資助20名尖子到海外著名學府升學,畢業後要回港服務社會。這個建議也不壞,但既為尖子,根本不愁出路,多間高等學府都會以獎學金招攬,況且尖子們的志向也未必是教育。
尖子回港服務合情合理
政府規定獲資助的尖子,必須回港服務一定年期是合情合理,不少機構為栽培出色員工保送受訓,也會作出類似的規限。過往放洋學生因「成本」的考量,較少選讀教育,若政府資助間接把尖子「分流」,而教育對推動整體競爭力十分重要,這安排未嘗不可,也較易得到社會支持。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