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的目的是自愛,不是自私。
說明白一點,將一屋雜物清除掉,丟到垃圾房等送到堆填區,做成地球的負擔,就是自私。
好好一件東西,你唔啱用,不代表它需要成為垃圾。做多一個動作吧,JUST SWAP IT,為你的舊愛尋找第二春,同時也去跟他人的舊愛碰碰面。
說不定,下一站,大家都能邂逅到更好。
記者:劉嘉蕙 攝影:伍慶泉、劉嘉蕙
執嘢執到荷李活道
2月24日中午,上環荷李活道出現兩條長長的人龍:一批聚集在文武廟前拜文昌,叫做善信;另一批,排隊執嘢,以及放嘢畀人執,他們也有個名號,叫Juppers。Juppers如果說有特徵,大概是身光頸靚漂亮活潑──這些形容詞,不是他們吹噓的,是我觀察良久後總結出來的。
最近一年,「Jup Yeah執嘢」將以物易物演繹成一種時尚,幕後八人團隊各有正職,唯一共通點是貪靚又愛環保,為「以物易物」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交易模式,換上亮麗的外殼,「為甚麼現場要有DJ放音樂、有食物、做這些擺設?我們想把以物易物變成一種Lifestyle,融入生活。舊時社會鄰居關係很親密,鹽用完可以去隔籬屋借,現在人與人之間很冷漠。我們想帶出的訊息是,東西這麼多,就來分享吧,分享是好事情!」團隊成員之一Olive說。
購物狂心理治療
剛在2月底舉行過春季換物會,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分享大會,付個120元入場費(早報名者70元),現場衫褲鞋襪首飾CD眼鏡手袋書,閣下都有權「執」走,不收額外分文。肚餓,走到攤位有點心及飲品。鮮蹦活跳的工作人員和執嘢團隊本身,全部是義工。跟隔幾條街H&M的季尾大清貨不同,執嘢換物會有種特殊的氛圍叫「不計較」:去「買嘢」,你會介意人家買得比你平、介意冇碼冇色冇貨;去「執嘢」,你為人家執到心水而快樂,更深一層是,透過「散嘢」的過程,你消除自己之前「買錯嘢」的內疚、為舊愛找到新主人感到喜悅。
「做『執嘢』這一年,我真的買少很多,或者說,是發覺很多東西根本沒有需要買,驚覺以前有多浪費。」自言曾是一名購物狂的Olive說。「執嘢」也許是個心理治療組織。
查詢:
網址: http://www.jupyeah.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jupyeah
以物易物百貨
Clover是一間提供以物易物服務的商店。香港應該沒有同類商店出現過,或者說,香港人不認為以物易物可以是一門生意。
Clover接收三大類貨品:衣服、首飾、書;條件是乾淨完整冇異味。東西來到Clover,不論平貴新舊,一律化成CP值,衣服類2CP、首飾類及書類1CP;原則上你拿一件衣服去,就可換另一件衣服或兩本書。CP可以儲,像蓋印仔,換取CP值較高的東西,或者店內由贊助商提供電器。貨品價值高低,對小店的收入不構成影響。它不是米蘭站。
唯一的收入來源,來自人氣。Clover現有170名會員,會籍分3、7、14及30日四種,收費分別由$75至$600。而「一日」的定義,類似Check In──只要有到訪過會址,就當使用過服務。店主之一Louis有一個謙虛的說法,「當大家分擔租金。」開業快一年了,現在呢?「還未維到皮。」
新概念出現了,一下咬定它生死,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做以物易物百貨公司。」那谷旺人氣不就行了?FB洗腦式宣傳呀、挖訪問來做呀,「不,我們只有兩個人,客人太多,會影響服務質素,去年貴報出過一小格新聞,那幾天忙瘋了,接電話講地址講了幾天……」
查詢:Clover
地址:觀塘開源道60號駱駝漆大廈第3座5樓R室
電話:2440 7500
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Clover.Recycle
異國風隨興換物
換物文化,看似是新鮮熱潮,其實一早有人默默發功。
來自英國的Anna和Sam,三年前就不定期舉辦Swap Shop,至今成功主辦約10次換物派對,捧場客有洋人有香港人,最近幾次平均有40至60人出席,「換物在倫敦很普遍,來到香港後,我發覺沒有。件事其實好簡單,找一個免費場地,中環好些酒吧餐廳都不介意借場,當宣傳啫。搞Swap Shop,好玩是其次,主要目的是籌款,入場費我當善款捐去不同機構。」
西方人作風,比較即興,撞正上星期日「開店」,記者去趁墟,選址是蘭桂芳附近Tapas餐廳的一個角落,收費60元送一杯飲品。現場擺放矮枱、紙箱、和椅子數張,衣服堆成一座小山、鞋和書隨意擱在地,參加者自在地飲紅酒揭衫,跟本地薑搞手的精心企劃完全不同。以貨論貨,Swap Shop衣衫多鬼婆Style及尺碼,未必是本地後生女杯茶,但影碟與書有瞄頭,記者就見到一整套美劇《Heroes》DVD等人要,換轉香港人,正版美劇DVD多數買來珍藏,點捨得拎去換!
查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