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保障】
綜合本報搜羅到最常見的22份旅遊保險可見,每份保單都有或多或少的不保事項。其中有關常見活動,旅遊保普遍都不保障投保人參與任何有收入的運動比賽,或職業競技,例如近年一些港人熱愛到世界各地參與的馬拉松賽事、業餘賽車等。市民只能額外與保險商商討增加保障範圍,最常見做法是購買個人意外保。
對於如馬拉松等運動比賽的保障,香港保險業聯會管治委員會委員余健南表示,市民只能尋找涵蓋保障此類業餘比賽的旅遊保單,或一般只購買個人意外保。而針對專業運動員的保險,在香港較難獲承保,通常要到倫敦市場尋找,惟保費十分高昂。又例如深海潛水、登上3,000至4,000米的高山,確實較難得到保障。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指出,保險公司原則上根據世界各項活動統計的出事率,決定保障活動範圍,並反映在保費的平貴上。投保人應衡量是否參與該類活動及保費多少,選擇合適產品。
但對於不確定性較大的活動,如招商局保險的旅保有保障跳傘,卻不保乘搭熱氣球,余健南認為並非因其危險性,而是為迎合某類客戶需要的設計;無意參與此類活動的客戶,可選購較廉價的保單。追溯二、三十年前的旅保,連滑雪、吊索跳(即笨豬跳)等很多現今常見項目都不保障,但隨着保險公司回應客戶需求,便逐漸優化保單條款,將其納入保障範圍,惟會將增加的風險計算在保費上。他相信,今次埃及熱氣球事故有助推動旅保承保商擴闊保障範圍。
留意全球支援服務
譚仲豪希望,熱氣球事故能喚起市民的意識,不能在出事後才細看保單條款。他建議市民投保時首要是看不保事項,最基本要有24小時全球支援服務,保障額大小只屬次要。國際救援公司(IPA)和國際SOS是兩大最專業的救援組織,有全球網絡資源,靈活性勝過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