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發展議會應及時改革 - 張秀賢

課程發展議會應及時改革 - 張秀賢

不論是前朝的教改爭議又好,現時的教科書內容偏頗也好,都凸顯學生及家長等教育相關者在教育政策決策上缺乏實質參與權,往往只能在問題爆出時才作出回應,無法在體制上參與及監察。我們曾在國教科風波以後,提出課程發展議會應該加入民選學生及家長代表。這個建議曾在數個討論會上激烈討論過,可是隨着國教科事件降溫而石沉大海。現時正正是一個好時機,讓我們轉守為攻,建立民主體制參與教育政策制訂。
過去的日子中,筆者曾到一個電台主辦的討論會,談到學生及家長應有民選代表加入課程發展議會,表達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和讓教育界人士了解他們的憂慮及關注點。可是話還未說完,某家長聯會代表就劈頭說一句:「學生應該專心讀書,少搞點政治。」筆者明白建制派中人會對學生參與教育體制有所顧忌,甚至會怕教育體制變成下一個世代之爭的戰場,可是建制派中人及教育界人士亦要明白,學生及家長有權參與教育政策討論及制訂,亦可以讓教育政策更周全,照顧到各方利益及需要,以免重複三三四教改開初,科目課程過多而課時短的問題。
最近,部份小學教科書被揭發內容偏頗,含有大量情感灌輸元素,因此,現時有必要加入民選學生及家長代表進入課程發展議會,以及負責教科書審批的課本委員會,參與課程及教科書指引的制訂,監察教科書內容是否中立及符合社會各界期望,杜絕「中國模式」出現。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總不能教授學生「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就是中國人的知識吧。
課程發展議會需要適時改革,建立一個更民主、更廣泛參與的教育體制,邀請民選學生及家長代表,制訂一個更中立、更廣泛的課程藍圖,回應現時社會,特別是對課程偏頗的關注。
雖然如何透過選舉選出學生及家長代表需要社會及教育界更深入的討論,但筆者相信民主的教育體制,能照顧到各階層各背景的學生,在學習上帶來更大的裨益。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