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1:欲斷難斷

斷捨離1:欲斷難斷

林夕為陳慧琳寫的新歌《斷.捨.離》,講情人分手後的心境變化。「斷捨離」這字彙其實在日本風行多時,兩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後,更被各界廣泛提倡,被譽為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教授如何整理家居、生活,進而整理人生。相關書籍、講座受當地人瘋狂追捧。許多過來人分享,實踐斷捨離後,家居變得簡潔不特止、人變瘦變靚還吸引好姻緣,神奇過用神仙水敷面!
記者:劉嘉蕙 部份圖片來自互聯網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棄多餘廢物
脫離對物品的執着

陳慧琳新歌《斷.捨.離》

「斷捨離」(日文讀音:Dan-sha-ri)三個字加起來有很多筆劃,用廣東話簡單一句是:掉嘢吧!掉鬼晒佢!
「斷捨離」由山下英子提倡,據說靈感來自瑜伽哲學行法「斷行.捨行.離行」。話說日本人跟遠在香港的你和我一樣,買太多嘢、唔肯掉嘢,而早在2001年,山下英子就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巡迴日本叫人減少消費及掉走家中無謂嘢。但人嘅嘢,有錢就身痕,而日本又是如此蓬勃的消費森林,風光時叫我買少啲食平啲,睬你都儍!10年來山下講到口都臭。卒之在2011年,311發生,震撼每個日本人心靈,實體災後重建工作以外,全國人民極需一個新系統反思人生,檢討過往所作所為。「斷捨離」叫人減少慾望、放下執着,跟當時社會氣氛不謀而合,於是一場心靈建設大浪在日本掀起。這兩年去過日本幫襯書店的人,大概都見識過鋪天蓋地的斷捨離熱潮。

山下英子

斷之守則:不需要、不適合、不愉快,掉!

捨不同棄,嘗試將物品轉贈他人,才算捨之有道。

斷捨離之七五一法則:櫃子不是用來塞滿!看不見的收納最好裝滿七成、看得見的收納(如玻璃櫃)只宜裝滿五成、擺設收納不要超過一成。

去蕪存菁整理法

掉嘢,好像毋須學問;但落手落腳執行,那種「呢樣唔捨得」、「嗰樣第時可能有用所以唔掉得」、以及「好貴嘅掉咗好浪費」的內心掙扎,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浮現過幾千百次;目標大掃除,結果得出小微調,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
「斷捨離」的做法,是將這些迷思一一擊破,教人將「現在的我」為本位,物件不論大小平貴獲得途徑,符合「現在的我」最需要的,才有資格留低,其他做成「不愉快」、「不舒適」等負面感覺的,一律應該拋棄。這種去蕪存菁的心法,大至你間屋、小至你銀包、以至人際關係,都可以應用。沒有咒語、不需道具。跟坊間收納術最大分別是,收納是處理「加法」的學問、而「斷捨離」強調的是「減法」,清減負荷,從而達到「不整理的整理」。
關美好人生咩事?山下的理論是,選和掉嘢的過程,可以令人了解自己、提高察覺,「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而當一個人身邊包圍的都是「最需要」、「最喜歡」的事物,自然心情開朗,山下如此總結「並非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為心靈帶來了變化,只要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換句話說,斷捨離就是『動禪』。」

斷捨離特刊都有幾本,用系統化圖表講解斷捨離運作機制,pro晒!

細心到連日本消費文化的脈絡都分析埋,在311地震後,日本人對能源效益、環保等問題都更加關心。

手袋都可以斷捨離。

不少網友分享斷捨離成果。

睇書學斷捨離

減法生活,不是山下英子獨家村,其實中美日都有專家教人打理雜物,創造清爽人生。有心研習人士,以下讀物都是好選擇。當然,買完讀完,本書,要識得放手,才叫做學到嘢。儲齊一套減法書,不着手掉一件嘢,就是本末倒置。

《零雜物》

作者:Phyllis
作者Phyllis是台灣人,母親雜物多但不善收拾,過世後留下一座「遺物山」。為了逃避丟棄遺物的罪惡感,她惟有換大房,變相負擔更重。一天她決定着手清理雜物,希望擺脫房奴人生,終花五年時間清理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要成為斷捨離達人》

作者:鈴木淳子、川畑伸子
以漫畫形式講解斷捨離,舉出實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難題與情況,輕鬆易讀。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近藤麻理惠
近藤5歲就愛上收納整理,15歲讀遍所有相關書籍,18歲開始擔任整理專門顧問。所開設的「少女的整理收納課」和「社長的整理收納課」,單單預約就要等半年。

《空出位子給幸福》

作者:艾克索榮.貝比斯
作者是美國室內設計師及心靈工作者,他相信「每個家都在訴說自己的故事」,透過「空間心靈化」,他試圖翻譯每個家所透露有關屋主的問題,教大家如何預備一個空間給全新的自己。

台灣粉絲:斷和捨很困難

山下英子的斷捨離理論,在家鄉有捧場客,在台灣也有粉絲一堆。出版《斷捨離》中譯版的台灣皇冠出版社更開設官方粉絲團,冇明星冇贈品冇可愛玉照,淨講掉嘢心得,都有三千幾粉絲。找來台灣皇冠社負責人,講講「斷捨離」為何特別Hit中台灣讀者。

蘋:一般只有作家才會有粉絲團,你們怎麼會想到為斷捨離成立粉絲團?
皇:因為編這本書的時候,編輯完全照書中所說實行斷捨離,成立粉絲團,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和實行斷捨離的過程。後來看見讀者反應熱烈,分享各自的心得,所以持續到現在。
蘋:有哪些有趣的分享可以提供嗎?
皇:有個電台節目主持人在書剛出版時訪問過編輯,她說斷捨離很難做到,因為她是個有免費東西就拿的人,但她覺得作者實在太有道理,就開始一點一點的斷捨離,後來她甚至把一件十幾萬但很少穿的皮衣都斷捨離了。
蘋:一般人在實踐斷捨離時,最常碰到哪些問題?
皇:當然是要斷和捨都很困難,免費的贈品不要拿還可以克制。但要把不用的東西捨掉,會掙扎很久。

斷捨離官方粉絲團
www.facebook.com/discardit

台灣連親子及理財類書刊都來斷捨離一番。

斷捨離是一張靚花紙

斷捨離在日本迴響大,經常書寫日本文化評論的健吾說,「斷捨離」高明在包裝得靚,「講到尾還是叫人『唔好亂買嘢』及『冇用的東西不要Keep』,但你直白地講,人Sexy。山下英子勁在令件事好聽咗,引用埋瑜伽行法,好中產語言,是一張幾靚的花紙。而日本人做事的方法,就是要有個理由,從形開始做,像學煮嘢食就要買晒工具同報烹飪班先。」
「另外就是造一個字,然後引大家去講,像『下流社會』、『敗犬』、『草食男』等等,能成功是因為日本人很集體主義,大家聽到有新的字出咗,就會想知。」
經濟環境差,也正好催谷諸如此類的「簡約人生」智慧,「研究日本人性格,有時會談到所謂的島國根性,日本天災頻密,導致他們對人生的看法會跟我們有一點分別,譬如會對現世追求很在乎、覺得當下的幸福很重要,可能有部份人想法比較末世,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這類整理生活的方法,像一個心理治療,讓你知道好好過活不需要太多,即使冇得買都唔好咁唔開心。講絕啲就係你冇能力去恨呢啲嘢,就唔好恨囉。」
斷捨離信徒相信,解決人生所有問題,由掉嘢開始,健吾坦言好難投入,「這類書來來去去都是幾招,叫你信啦,信就得到。學識斷捨離,你會有新老公、不會談沒結果的戀愛,在我這些說法都幾奇怪,其實冇任何因果關係㗎喎,基本上是一個False Hope。」

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