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br>波爾多5天酒莊假期(下)<br>食住法式風情

BIG SPENDER:
波爾多5天酒莊假期(下)
食住法式風情

得天獨厚的波爾多,泥土會長出好葡萄,釀出世界聞名的葡萄酒,生活在當地的人最幸福,美食佳釀唾手可得,注定世世代代都是天生的美食家。去波爾多旅行不能遵照外國人編寫的旅遊指南,裏面只會有14間米芝蓮星級餐廳、人所共知的豪華酒店,毫無新意。光顧波爾多芝士廠老闆精心打造的「私房菜」、再入住逾2,000年歷史的Château Pichon-Longueville Baron,才是葡萄酒以外最地道的波爾多。
記者、攝影:吳宛蔚

在波爾多,不能不住酒莊

近年,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產國政府都大事發展葡萄酒旅遊,酒莊除了開放酒窖予遊客參觀,公開獨門釀酒秘技,更有的開放酒莊古堡(Château)供旅客入住。今次我入住的是Pauillac區的Château Pichon Longueville Baron(又稱Pichon-Baron),中午參觀完酒莊,在代表Nicolas Santier的帶領下,我們一共品嚐了四支分別是1995、1996、1998及2010 vintage的正牌酒(first label),之後他就帶我們離開酒窖到古堡享用午餐。

酒莊代表將不同年份的正牌酒倒在紙巾上,叫我們比較它們的顏色,看出每支酒的釀造年份。圖左至右順序為1995,1996,1998及2010 vintage。

古堡共有三層,前主人喜歡狩獵,四周放滿鳥類標本。所有卧室都在三樓,七間全是套房。走入屬於我的睡房,就被睡床旁的圓拱形空間吸引,那裏放了一張圓枱、四張椅子,我想一定是房間主人觀星用的。洗手間更是別有洞天,逾百呎浴室放了個橢圓形古式浴缸。
我最享受古堡的夜晚。燭台的蠟燭都亮起,只為了令我們這群飲飽食醉仍意猶未盡的人可聚在昏暗的燈光下觀賞手上杯中物的色彩。一覺醒來,走到飯廳享用早點,一個巨型牛角包、一碟法式火腿、一盆水果,還有果汁及咖啡。不矯揉造作,一日莊主生活說不出有何出奇,但就是如此寫意。

酒莊古堡只招待private guests,旅客想入住可經旅行社安排。

古堡主人喜歡狩獵,尤其鍾情雀鳥,所以每個房間都找到鳥類有關的擺設。

真真正正的私房菜

去米芝蓮餐廳吃頓飯並沒甚麼了不起的,只要有錢便可,但去一間法式公寓,參加屋主辦的一場私人晚宴才夠驕矜,去光顧私房菜Villa Grands Crus我就有在波爾多人家作客的感覺。
從波爾多市地標--波爾多大劇院旁Rue Esprit des Lois步行前往,短短三分鐘的路程,黃金地段兩旁建於十八世紀豪華公寓盡收眼簾。到達Villa Grands Crus座落的大樓,按過門外的電門鈴,大門一開,那不是在電影中常見的法式公寓嗎?乘電梯上樓,戶主已開門迎接,男主人是當地著名芝士廠老闆Clarence Grosdidier,女主人陳麒亦是新加坡人,現為國際知名快餐店的台灣行政總裁。
因工作所限,他們兩夫婦一人長駐法國,一人長居台灣,Clarence曾揚言"Can't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who don't love food"。他倆購下這個大劇院附近的單位,改裝成兩個套房的酒店式住宅,供客人短住及開派對。只要二人在波爾多,便會變身成為只此一家的私房菜,聘請大廚到場主理。
這裏沒有高級餐廳的嚴肅、拘謹,但大廚一點也不馬虎,在擺滿高級設備的廚房中嚴陣以待,侍應亦一早佈置好枱面,在每個座位上放上中文葡萄酒菜單。主人帶我們到客廳,品嚐Louis Roederer Brut Premier香檳,配以龍蝦大葱餅、小牛生菜芝麻菜卷、鵝肝等小食。不一會,侍應示意晚飯已準備妥當,我們便往飯廳走去。貫徹法式晚宴的傳統,客人被編成一男一女就座,而每道菜亦會配搭一瓶佳釀。五道菜式都非常精緻,其中的前菜「桔香扇貝配甘草葱蓉」及「雞油菌烤小牛柳配紫薯塔」,都用上法國時令食材伴以新鮮蔬果,帶來清新感。這樣舒適的環境,四人入住只需490歐元一晚;要同時享受廚師的手藝,每人只需多花110歐元便可。
室內設計簡潔時尚,與Clarence夫婦的飯局充滿歡樂,就像到波爾多的朋友家中作客般自在。他們說單位用了一年時間才完成裝修,以他們最愛的美食及美酒作主題,客人不但可以短住,更可以聘請他們常僱用的主廚辦派對,而Clarence亦將家中部份珍藏搬進單位酒櫃,「櫃前放了價目表,客人看中任何一瓶,放下錢就可以隨便開來飲用。」如非舉行派對,單位內不會有管家,讓客人可以好好享受home away home的時光。

雖然是主菜,但雞油菌烤小牛柳配紫薯塔並沒有一般主菜的霸氣份量。

波爾多的老味道
釀酒副產品成世界美食Canelé

走在波爾多街頭,每行經一個路口,總會發現售賣傳統小食canelé的店舖,一問之下才知,近二、三百年風靡世界各地的canelé,原是十八世紀波爾多地區的平民小食。由於波爾多酒商都利用蛋白來淨化釀酒時產生的酒渣,用剩的蛋黃食之無味,於是他們將其捐到地區女子修道院,修女們就嘗試將收到的蛋黃混合牛奶、麵粉、雲呢拿及rum酒,將其放入焗爐焗至外表焦脆,就成了這舉世聞名的蛋糕了。你吃過的canelé不怎麼樣?品嚐canelé有黃金一小時,必須在它仍暖的時候享用,才吃到外脆內軟、彈牙的口感。蛋糕涼了,內層小氣孔儲存的水氣會令外殼受潮,魔法頓失。
坊間常見的canelé串法有單"n"及雙"n",即cannelé,據說是波爾多的甜品師為了讓大眾知道canelé源於波爾多地區,故將原本的cannelé中的n刪去簡化,來區別不同地區使用非波爾多傳統食譜所做的cannelé,巴黎甜點名店Ladurée及Pierre Hermé就用cannelé de Bordeaux,其實都不是波爾多最正宗的版本。

Canelé從前只是「下欄」小吃,今日卻成為全球女士最愛的法式甜品,是到訪波爾多必試及必買手信。

尋到最古老的Macaron

令全球女性都為之神暈顛倒的macaron原來都是發源於波爾多。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波爾多右岸產區Saint-Émilion古城是macaron的發源地,最先由一群當地的修女(Les Ursulines)創作的macaron食譜,當時macaron並不如現時般流行,直到1867年世界萬國博覽會,參展酒商帶同macaron一同予評審品嚐,它的美味才得以衝出小鎮,令Saint-Émilion從此不再以葡萄酒專美,連macaron亦成為她的代表作。波爾多有一間雜誌書刊零售小店,是全球唯一一間源用1930年由Madame Grandet繼承的1620年食譜,小店依然堅持家族事業,並已傳到第三代。
相比慣見的色彩繽紛、中間夾着厚厚忌廉夾心、口味多元化的macaron,眼前這片只有一層、金黃蛋糕色的甜餅,實在陌生,心想「好味有限」。好奇的我還是花了7歐元買一盒試試,撕開黏着macaron底的白色卡紙,感覺它比一般較乾身,一口吃下才驚為天人。表皮鬆脆、而且一咬下就嚐到粗糙的杏仁粉,然後軟綿綿的,不會只得一鼓「死甜」,這原始、踏實的味道比大品牌的還要好,起碼我一口氣可連吃四個都不用飲半滴水,就想像到吧。


Hip Holiday
專營波爾多酒莊遊,5月19至25號將會再開辦七天波爾多酒莊遊,行程走訪多個如Château Haut-Brion、Château Cheval Blanc、Château Smith Haut Lafitte等知名酒莊,更會入住Château Pichon Longueville Baron古堡,團費由每人$45,900起。除固定景點,亦可按客人要求度身訂做行程。

網址: http://www.hipholiday.com.hk
鳴謝:卡塔爾航空

聽說Saint-Émilion的macaron味道跟當地出產的葡萄酒很配,可惜未找到對的酒,盒中的24件還等不到三天的有效期就先到肚子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