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豪宅地段 基層住不起

處豪宅地段 基層住不起

【特稿】
新一年度賣地計劃,政府雖然加入不少市區地皮,聲言可提供2.58萬伙住宅。不過,記者實地視察後,不少市區地皮都是「蚊型地」,包括旺角新填地街與上海街之間一個僅252米的蚊型地盤。部份地皮則位處傳統豪宅地段,例如南區壽臣山道西與黃竹坑徑交界,日後即使發展為住宅單位,樓價也絕非普羅市民可負擔得起。

搶蚊型地 見縫插針

賣地計劃中不少屬中小型地皮,當中旺角新填地街與上海街之間的蚊型地,面積只有252平方米,兩旁更被舊樓包圍,相信只可興建單幢樓。記者視察賣地表內其他仍未轉住宅用途的地皮,部份除了地盤形狀不規則、而且面積不大,如牛池灣豐盛街、碧沙路土地等。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新填地街與上海街之間的蚊型地,只能興建百多個單位,「政府𠵱家冇地,見縫插針,嗰幅地原本係GIC(政府、機構或社區),附近密密麻麻,起樓後只會令周圍密度更高」。
除了蚊型地,新增的28幅住宅用地中,多達24幅地位於傳統豪宅地段或市區,按現時同區私樓平均呎價估算,落成後建築面積呎價將超過8,000元以上,「犧牲咗呢啲地去起一啲大家都買唔到嘅樓」。
賣地計劃內,新增的商業用地包括尖沙嘴中間道停車場,若成功轉用途,有地產業界預料,地皮每方呎樓面價逾萬元。不過,該停車場為區內唯一公共停車場,記者只逗留約5分鐘,已經有30至40輛車出入,使用率極高,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早前已表明反對,指改建商廈會令區內缺乏泊車位。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