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湖傳聞兩會後阿爺會出手收拾本地傳媒,先軟後硬,人仔先行,先派維穩費,再以利益引誘,最後當然會用上廣西暴龍哥手段,收拾反政府言論,以期撐住風雨飄搖之振英政府。呢種論調都幾荒謬,令人想起沙士之後50萬人上街,一年內振英借商台發牌事件逼大班毓民封咪事件,可能又再次出現。
中方有一種論調,認為振英民望低殘,乃被傳媒唱衰所致,市民對佢其實唔係咁差。明顯半年來振英寫上去的政治報告,定必將自己錯失諉過於傳媒,令北京官員有此判斷。平情而論,今日梁振英掌握之傳媒資源,比上兩任特首還要多,仲好意思諉過傳媒。
首先港台在鄧忍光治下,已被河蟹得七七八八,眼中釘吳志森移除後,phone in節目已經歸邊,剩低一個《議事論事》,一個《頭條新聞》,睇怕李鵬飛、吳志森有麻煩。至於商台陳志雲上台,高舉「和」字作宣傳,去娛樂化乃必然,剩下李慧玲、潘小濤兩人,其去向將是風向標。「CCTVB」新聞早已變了解放軍頻道,每星期充斥大量軍方新聞,公共事務節目冇政治批判性好耐。ATV,相信冇乜人知佢做緊乜,但ATV花大量金錢而無政治效用,此教訓北京不可不察。只要民情不變,任何媒體一旦變質成官方喉舌,宣傳作用便消失,最終只會騰出更大空間予新媒體。
壟斷媒介平台難贏民望
報章除肥佬黎外,均以不同程度去撐政府,振英畀律師信《信報》,《信報》迅速道歉夾計齊下台,林行止公開表達不認同,大家已知乜事。《明報》乃梁粉報,唔使多講。計來計去,就剩低網絡媒體未被河蟹。當振英有大量媒體資源,而仍然民望低迷,若阿爺再用強硬手段對付剩下一隻手數得晒的所謂「反對派取向傳媒人」,收佢哋聲將要付出好大政治代價。而當巿民唔信梁振英政府,即使北京成功收編所有主流媒體,其後果只有幫助網絡新媒體崛起,年輕人更多從新媒體中取得資訊及交換政見。
講到最後,政客要取得民望,不外乎贏論述、贏民心,而非靠壟斷媒介平台,或成立基金資助五毛,以量曝光取勝,此法內地也行唔通,更何況香港。振英梁粉要自強,最重要係win the argument, stupid!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