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人對干邑寵愛有加,甚至因為曾經在飯桌一大一大水杯灌入肚皮而令法國人震驚。不過,我們喝烈酒其實怕烈,於是喝干邑要選XO或Extra,喝威士忌只求18歲、25歲老酒,醇酒與好酒中間有如劃上了相等符號。
有一種白蘭地似乎注定不可能在怕烈的香港大行其道,她是意大利人的家傳之寶Grappa,是酒壇中的真正烈女。當你在意大利人家中作客,晚餐過後,主人家肯主動拿出一瓶Grappa,才代表把你視為真正朋友。
由於白蘭地經過激烈的蒸餾過程,葡萄酒原來的果味已經大量流失,法國的干邑和雅文邑,更因必須經過橡木桶醞釀,吸收了木頭的味道及顏色,又進一步掩蓋了葡萄的特性。例如干邑,最多只會強調一下葡萄園地區,指示來自Grande Champagne、Petite Champagne、Borderies、Fins Bois、Bon Bois或Bois Ordinaire,但不會提及採用的葡萄品種。事實上,為預備蒸餾干邑需要先釀出葡萄酒作基酒,而這些以Ugni Blanc葡萄為主的基酒,酸度高酒精低,相信不會引起任何飲家青睞。
雖然意大利的Grappa同樣屬於白蘭地,卻是完全相反的故事。首先,Grappa的原材料不是葡萄酒,而是葡萄渣,是釀製葡萄酒時榨汁後剩下的果皮、果核和樹梗。或許你會認為榨完汁的葡萄只是垃圾,事實上除非平價葡萄酒,榨汁的時候並不會壓榨出全部汁液,否則也會同時壓碎果核,令到釀成的葡萄酒變得太過苦澀。對於天價的明星酒來說,葡萄精挑細選,一點一滴都是寶,棄掉豈不可惜?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便是其中一家會拿葡萄渣蒸餾白蘭地的法國酒莊,她們旗下的Marc de Bourgogne,比大部份的明星干邑還要貴。在歐盟法例,只有在意大利出產的葡萄渣白蘭地才可以稱為Grappa,在法國則叫做Marc。
濕蒸葡萄渣 保原味
Grappa的蒸餾過程跟一般白蘭地不同,由於葡萄渣液體少,蒸餾不能像干邑用火燒,而要採用固體蒸餾法,透過蒸氣「濕蒸」,否則葡萄渣會被燒焦。濕蒸比乾蒸溫柔多了,加上Grappa主要採用雅文邑的連續蒸餾壺作一次性蒸餾,也更有效保留葡萄原本的味道。如果你比較一下干邑和雅文邑的味道,便會明白後者其實更忠於葡萄的原味。
意大利人蒸餾Grappa的歷史悠久,大大小小的酒莊均會自釀,通常不作商業用途,純粹供家人親友品嚐,尤其在意大利北部,喝一杯,再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熬過。當吃過豐富的晚餐,喝一杯,又可促進血液循環,有效幫助消化。意大利有一種傳統喝法,叫Caffe Corretto,是將Grappa加入Espresso咖啡,作為一餐的完美句號。我也經常看見意大利人喝完Espresso後在空杯倒入一點Grappa,不是洗杯,而是喝掉。Bottega旗下的Alexander Grappa系列,一向以製作精巧的玻璃瓶招徠,近年便推出了噴霧裝Grappa,100毫升小瓶裝,看上去更像一瓶香氛。
或許Grappa是葡萄酒最血脈相連的近親,不過一直以來意大利人並沒有強調她的身份,會把不同品種的葡萄渣混在一起。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葡萄渣只可能蒸餾出一點的Grappa,一般的小酒莊根本沒有辦法把葡萄品種分門別類。
干邑只可以在干邑生產,雅文邑只可以在雅文邑生產,Grappa卻可以在意大利任何地區誕生。每一家酒莊,釀製葡萄酒之後必定會剩下葡萄渣,理論上,每家酒莊都可以在幾乎零成本下生產自家Grappa。不過,葡萄渣中的樹梗經蒸餾後會釋放出甲醇,必須妥善處理,否則對身體有害。加上為了防止酒莊自製烈酒,偷偷滲進葡萄酒提升酒精含量,意大利政府在1933年決定嚴厲監管Grappa生產,Grappa必須以統一及獨立玻璃瓶包裝,不能散賣。酒莊的牌照只可生產葡萄酒,不能同時蒸餾Grappa,若果酒莊希望繼續旗下包括Grappa,便要將葡萄渣送到有牌的Grappa生產商代勞。不想破費的小酒莊,則索性把葡萄渣賣給Grappa蒸餾廠。
木桶釀製 添香味
新法例之下,可能扼殺了土炮Grappa的生存機會,卻導致大規模的Grappa蒸餾廠出現,將Grappa打造成更安全,也更穩定的烈酒。到了1973年,位於Friuli Venezia Giulia的Nonino更為Grappa歷史揭開新一章,推出了第一瓶單一葡萄品種Grappa,取名Picolit Cru Monovitigno,採用的是該區的地道葡萄Picolit。然後,單一葡萄品種Grappa有如雨後春筍,Nebbiolo的,Chardonnay的,Sangiovese的,成為了新的潮流。我曾經在Molise喝過Cipressi酒莊的Macchiarossa,是由只可以在該區才可以成功種植的葡萄品種Tintilia作材料,那種濃郁而誘惑的花香,不是你可以在任何白蘭地找到的。
另外,又有不少是以著名產區明星酒的葡萄渣作材料蒸餾出來的Grappa,例如Barolo、Barbaresco、Brunello di Montalcino、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Recioto di Soave的Grappa,剛剛在Tuscany的旅程,我更喝到了罕見的Vin Santo Grappa,Avignonesi酒莊出品。
基於Grappa誕生的背景,處理的方法通常都是最簡單的,蒸餾完過濾了雜質便會直接灌瓶,不會像干邑或雅文邑放入木桶醞釀,於是Grappa是沒有任何顏色的。隨着高級干邑的身價屢創新高,證明像香港人害怕烈酒太烈的飲家比比皆是,於是越來越多經過木桶醞釀的Grappa面世。由於法例沒有監管木桶的運用,所以採用的不一定是橡木桶,生產商會根據喜好或口味選擇不同木材製造的酒桶,櫻桃木便是其中流行之選。經過木桶處理的Grappa呈琥珀色,有如干邑,不用喝也可以分辨出來。不過Grappa的精髓在於帶有葡萄原味,過重的木味會掩蓋她的特質,所以即使生產商怎樣希望將烈女馴服,也不會放在木桶太久。
除此之外,亦有蒸餾廠在Grappa中加入其他味道,Bottega的Limoncino,是意大利最流行Liqueur甜酒Limoncello的變奏,同樣是浸檸檬皮,但酒底由伏特加改為Grappa,他們甚至還有加入Piedmont朱古力的Gianduia朱古力Grappa。
我選擇Grappa,一不要木桶,二不要古靈精怪的附加味道。喝Grappa,我要的是烈、香、清、辣,要求醇酒,請移玉步,外面的選擇多着呢。只有最赤裸的Grappa,才能最有效反映原本葡萄的味道,才可以令Grappa變出五花八門的風味,成為意大利的獨特文化。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