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柏林旅遊有的人為了看勃蘭登堡門,有的人為了聽柏林愛樂團演出,有的人為了看設計獨特的新國會大樓。不過,更多人是為了看柏林圍牆,Checkpoint Charlie、秘密警察博物館之類的冷戰遺痕。三年多前有機會到柏林一遊就花了大半時間在這些遺址鑽來鑽去,在刺骨寒風中走了好幾公里。誰知道即使柏林圍牆這樣充滿歷史與政治意義的文化遺產也敵不過地產霸權,也逃不過地產發展的魔掌,差一點就被發展商的推土機拆走,還好最後關頭數以千計柏林市民及藝術工作者走到圍牆前抗議及阻止工人施工,才暫時讓圍牆繼續屹立在Spree河畔。
老實說看到有關消息時有點難以置信。首先,柏林圍牆不是普通的歷史遺蹟遺產,它是鐵幕專政的最佳見證,它對整個歐洲,德國以至柏林都有深遠意義。從1961年興建開始,柏林圍牆不但是東西方分隔的象徵,不但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陣營兩陣對圓的前線,更是拆散家庭親人好友的鴻溝,更是剝奪個人自由以至生命的標記。只要抽點時間到附近的圍牆博物館走一走,就會看到很多驚心動魄的逃亡經歷,就會看到無數投奔自由人士如何被無情射殺,就會看到專制政權的鎮壓鐵拳如何在圍牆前揮動。當然,你還會看到蘇共頭子布里茲列夫跟東德共黨頭子昂立克熱烈擁吻(嘴對嘴)的荒謬可笑照片。像這樣充滿悲歡離合,滿載歷史起跌的文化遺產,怎麼可能要為一個豪宅項目讓路呢?德國人、柏林人忽然變得只懂向錢看了嗎?
更何況,當年為了保存這些未被拆毀的圍牆,為了令它們成為柏林的地標,柏林政府邀請了大批藝術工作者在圍牆上創作,把一堵堵圍牆變成一張張油畫,一幅幅海報。有的畫了戈爾巴喬夫拿着軚盤的模樣,有的畫了一輛車牌NOV.9-89汽車衝破圍牆的景致,更多的是隨心隨意的抽象創作。可以說,剩下的柏林圍牆不但載滿歷史印記,也成了人民的畫布,藝術創作者的天地。只為了替Spree河邊的一個豪宅開一條直通的道路,柏林市政府居然決定把部份圍牆拆走,把這段歷史及藝術遺產破壞,這怎不令人難以置信,痛心疾首呢?
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到訪西柏林,那時東德剛建好圍牆,把東西柏林硬生生割開。甘迺迪為了替柏林人、德國人打氣,在演說末段高喊:"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假若甘迺迪看到柏林人隨隨便便就拆走圍牆,湮沒歷史,他大有可能氣得把這句話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