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癌症個案近年持續上升,不少病人難以忍受嚴重的電療副作用。香港港安醫院斥資逾1.4億元,為全港首間醫院引入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及數碼導航刀,可殺死大範圍但附近有重要組織的腫瘤,減低電療劑量及對正常細胞的影響,令副作用下降,治療尤其適合鼻咽癌,減少對腦幹及腮腺的影響。
記者:陳沛冰
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醫務主管羅振基表示,傳統放射治療儀器角度較少,範圍也受局限,病人或因要接受高劑量電療殺死腫瘤,而影響正常器官。
該院去年9月底引入的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TomoTherapy),特點包括設有強度調控系統,因應腫瘤範圍調校劑量;設有內置影像導航系統,於病人正式接受電療前,再次為病人做掃描檢查,對比之前的掃描影像,以修正腫瘤位置的誤差。
新儀器也可以同時治療病人身上不同位置的腫瘤,又採取360度放射方法,令輻射光線集中於腫瘤位置,減少旁邊正常組織的影響。新儀器可治療大範圍的病變,如由頭、頸椎至背脊,面積可達140乘40厘米,一般正常身材的病人也適用。數碼導航刀則是目前發射最小放射線範圍的電療系統,故能集中針對少於1至2厘米的細小腫瘤;並配備呼吸追蹤系統,鎖定隨着呼吸移動的腫瘤。
電療劑量減兩成
他指,港安是全港首間醫院同時引入上述兩部儀器,提供先進的組合治療,先以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在大範圍的腫瘤電療,之後用數碼導航刀轉攻細小的癌細胞。組合治療適用多種癌症,包括頭部、頸部、肺部、肝臟、胰臟等;當中尤以鼻咽癌、其他頭頸部癌症及肺癌最為適合。
他舉例鼻咽癌一向很難治療,腫瘤附近有很多腦幹、視神經及腮腺等,以同一腫瘤大小及同一位置比較,使用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較傳統放射治療儀器,使用的電療劑量少兩成,減少對腮腺的影響,病人電療較少出現口乾的副作用。上述組合治療的費用,以鼻咽癌及頭頸癌為例約32萬元,肺癌約需2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