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自2月4日見頂之後,恒指已下跌接近1400點,短線市況偏弱的同時,卻有不少股份板塊持續創新高,其中,以國策為賣點的環保、奶粉及頁岩氣板塊逆市闖高,內房、保險股則越跌越有,個股表現趨向兩極化。不過,分析提醒,政策風向未清晰前,相關強勢板塊料只屬短炒為主,跟炒者緊記要貼市。
中央規劃撐起能源股
國務院周一晚出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多項新能源及科技發展概況,即使未見新細節出現,惟風電、太陽能及航天股昨即見熱炒,京能(579)、保利協鑫(3800)、卡姆丹克(712)漲幅分別介乎6至8%,中航科工(2357)及航天控股(031)亦大升8%。其餘熱炒兩會概念股,亦包括頁岩氣及奶粉板塊,安東油田(3337)、宏華(196)及合生元(1112),昨齊創52周新高。
部份未見政策憧憬板塊同樣不斷闖高,互太(1382)、天虹(2678)及錦藝(565)三隻紡織股再破頂;部份工業股如創維數碼(751)及創科實業(669)亦見炒味,衝上一年高。
短炒為主 落車要夠狠
銀河國際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認為,縱然未見新消息,惟市場近日已率先借兩會炒作,相信以地區性板塊有潛質接力,如天津及廣東等概念料仍有炒作動力。不過,他提醒在政策正式落實前,資金均料以短炒為主,投資者宜「跟車要跟足,落車亦要夠狠。」
大市方面,A股大瀉後稍見回升,滬綜指及深成指昨分別升2.3%及2.2%,但無助港股上衝動力,恒指昨僅反覆升0.1%或22點,報22560點;H指報11169點,升64點或0.6%,全日主板成交額739億元,沽空佔11.5%。內房股弱勢未除,中海外(688)及潤地(1109)分別再挫0.5%及2%。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認為,大市調整未完,或再試100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