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認錢唔認人 - 盧先亞

好不主席:認錢唔認人 - 盧先亞

有本地財經報紙刊載有關港星兩地財政預算案的專題報道,剛好自己前兩天也寫過一篇,所以格外留意。看完確實要好好思索一番,到底係我份人市儈低俗,定係真係有人可以不食人間煙火?文中提及去年本港財政雖然錄得巨額盈餘649億元,然超過一半330億元已撥作紓困用途,市民(中產)若要再從經濟發展成果中分一杯羹,實際上是否可行的疑問?

我只想講,呢幾年市民,無論基層又或中產(財爺嗰種例外),根本係分享唔到所謂「經濟發展成果」,薪酬扣除通脹因素,實際有減無增,低收入人士猶幸有最低工資而保底,其他只能眼白白看着生活向下流,財富增長只是富者獨享的玩意,因此我們能夠爭取的只有政府的「財政盈餘」。可惜今次分到最大粒糖嘅係往後可在監控以外,任使任用的關愛基金,加埋其他各式各樣嘅寬免,基層始終受惠最多,亦難怪中產失望。
講番人家新加坡,財政盈餘少一大截,得244億元,不過淨係一項「加薪補助」(見前文「派爆炸糖」)已預咗要使225億元,受惠者幾佔勞動人口七成,而低收入人士,仲另有「就業入息補助」,即係每月可享政府額外現金津貼。全部現兜兜,且要皆大歡喜,豈是一個「恨」字了得。為此該文努力解畫,提示港府收入主要來自地價、印花稅(加埋佔成46%喎),未有如新加坡有全民都要負擔的消費稅作補貼,所以沒理據仿效「通派」囉!

有份畀先派 點解要扶貧

我都冇理據,只識得一句:「認錢唔認人」,若然係有份畀先有份派,咁我哋點解要扶貧?弱勢又何能進貢庫房?大地產商,寡頭巨企賦納最多,咁係咪要回水濟富先?!若從公司立場出發,我舉腳贊成。不過話時話,星政府都係為咗吸引外企,與港看齊,十年前先將利得稅由22%大幅減至17%。然卻鮮有寬減以回饋商界的義舉,香港確是福地。至於港人唔係要捱天價「麵包」,政府又何來咁豐厚嘅「麵粉」稅收入?唔通「還富於民」這幾個字真係咁難明?
不過最難明嘅都係文章指「資助企業加薪,係干預市場,豈是港人樂見?」原來除咗啲膠官,仲有好多人係會思想膠着,睇怕所有勞工法例都干預緊勞動市場。當然今日我更察覺到自己嘅身份危機,因為我真係唔知篇文係要寫畀邊個「港人」睇?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