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指天氣回暖 據中原氣候而定

驚蟄指天氣回暖 據中原氣候而定

【特稿】
驚蟄是廿四節氣之一,在各節氣中排第三,僅次於立春及雨水。驚蟄是指該日起天氣轉暖,有春雷始明現象。由於動物入冬時大多冬眠,不飲不食,可稱之為「蟄」,春雷初響遍大地其實也意指驚醒蟄伏中的動物,故傳統上稱呼為「驚蟄」。

香港天氣未必適用

一般而言,中原地區踏入驚蟄以後,便是春耕開始季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由於廿四節氣都是依據中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氣候而定,香港因位處中國大陸南方邊陲,加上與海為鄰,故節氣所代表的天氣未必一定適用於香港。
天文台表示,本港昨日天氣極為乾燥,曾錄得相對濕度23%,是自1961年以來最乾燥的三月日子。驚蟄天氣並不潮濕甚至變得乾燥,與本港現正受一股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有關。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