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對國產食品喪失信心,才致蜂擁來港購買奶粉,造成了擾民的水貨客問題。
水貨大軍中,竟然還有一班香港水貨媽媽兵團,她們為數約50人,每日帶着子女和BB車,暗中偷運奶粉過關賺錢。
《爽報》記者在3月1日辣招生效前後,連日直擊這班水貨媽媽兵團,發現她們原來都是家境貧困,為了生活,每日接送子女、買菜煮飯外,還要靠走奶粉幫補家用。水貨奶粉問題,反映了中國食品危機,也帶出了貧窮師奶的悲哀。
記者:李家希 攝影:金文
上水火車站來往晉科工業大廈的行人路上,水貨客來來往往,他們猶如螞蟻搬家,將大大小小的貨物,從晉科工業大廈,經上水火車站搬往深圳火車站廣場交收。
除了常見的水貨客外,當中還有一班為數50人,專帶奶粉返深圳的水貨媽媽。她們推着嬰兒車在上水火車站附近出沒,向水貨頭目收集奶粉後,便即返回深圳。有時為逃避執法人員,她們和水貨頭目還會改變策略,由上水火車站分散至其他地點提貨。當中彩園邨休憩公園、火車站外圍及晉科工業大廈內,都有她們的蹤影。
記者經過三星期的追蹤觀察,發現她們手法大致相同。即每次都把嬰兒車變成道具,將奶粉以四罐為一組合,放入膠袋,然後掛在嬰兒車扶手及放在座位下的空格,最後以自己或小朋友的衣物蓋在嬰兒車上,掩人耳目。
月賺7,000元外快
她們每次偷運12罐以至16罐不等,以每罐20元的報酬計,一日便可以賺取300元左右酬勞。每月平均送子女返學22天來計算,這個兼職就可有約7,000元收入。
3月1日禁止攜帶兩罐以上奶粉「辣招」生效前,她們更作最後衝刺。
貧窮媽媽深港兩邊走
其中一名香港水貨媽媽羅太,為了節省開支,目前與丈夫租住深圳一個小單位,她的女兒就讀上水鳳溪小學三年級,因為每日都需要接送放學,於是也當上水貨客。
記者跟蹤了她幾天,發現她除了接送放學和偷運奶粉外,每日還要去街市買菜,最後回家處理家務,由早忙到晚,試過中途去看醫生,或有時太過疲倦,就在石湖墟遊樂場坐下,伏在嬰兒車上便睡。
記者上前跟她傾談,她初時抗拒回答關於走水貨的問題,但說起自己的家境,她終於打開了話匣子:「唉,成日行嚟行去,肯定攰啦!今日就係唔舒服,啱啱先睇完醫生。」她說丈夫在屯門做維修工作,收入不算穩定,一個月平均有萬多元收入,一家四口生活樣樣都是錢,香港房租和物價太貴,只好全家搬往深圳居住。
「一個搵錢畀四個人用,交租伙食之後都掹掹緊,仲有水、電同埋煤氣費呢!小朋友讀書又要錢喎,平日咪慳啲使囉,有時炒個雞蛋就當一餐」。羅太又向記者訴苦,因家境貧困,一家人很久沒有出外遊玩。「你知啦!𠵱家出去,車費、食嘢,郁下要幾百蚊喎,點去玩呀?我同佢(細仔)去過一次學校免費旅行,係去海洋公園,家姐就冇得免費囉」。
對於將來,羅太只能期望一家四口能夠輪候到公屋,能解決穿梭兩地的痛苦,也毋須再靠走水貨去支撐這個家的開支。
師奶五人組日日吹雞
除了羅太,記者也跟蹤過另外五名水貨媽媽,發現她們每日都會結伴推着嬰兒車來回深港,她們的子女分別就讀上水多間幼稚園。
放學後,她們慣常會到上水彩園邨彩玉樓旁的公園集合,假若風聲緊,便會改變策略,轉到其他地點。其中一名外貌年輕、戴眼鏡推着紫色嬰兒車的媽媽(圖),看上去像是這個小組的組長。
這天,她打了多個電話後,不到幾分鐘,其他的水貨媽媽陸續到達,其後她們推車離開公園。
20分鐘後,她們再次返回公園,這時眾人手推車的大袋內,已分別藏有十多罐奶粉。五個媽媽最後浩浩蕩蕩,混入過關人群,經跨境學童通道,成功偷運奶粉入深圳,然後在深圳火車站外向奶粉集團交收。
稱辣招生效後收手
其後,記者上前向戴眼鏡的媽媽查詢,她誤以為記者是執法人員,即時滔滔不絕自辯,更主動展示袋裏的物品。「你睇,唔係奶粉,係奶糊呀!我地帶得好少啫,帶十零罐,好難搵食㗎!」她表示自己姓黎,與丈夫居住上水蕉莖村,因生活困難才走水貨,希望可以賺錢照顧兒子。
3月1日辣招生效後,這班媽媽如常每日接送子女放學,但面對重刑,她們都向記者表示,不敢再偷運奶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