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組區隊除代表所屬地區爭取成績外,還肩負在地區培訓球員的責任,可是過去幾季真正能夠從區隊晉身為甲組職業球員的比例不多。屯門總監盧光中坦言,由於資源不足,就算發掘有潛質的青年球員,大多數都會被撬走。
地區青訓如興趣班
大埔是近年首支透過地區聯賽升上甲組的區隊,該隊青訓效果不俗,近年在青年級別賽事亦有好成績,繼李威廉及李康廉兄弟成名後加盟班霸南華,近季亦有李樹烊、黃炎堃及陳敬德等新秀在甲組上陣。
至於屯門因沒有區議會資助,青訓要靠足總,球員車馬費亦欠奉,裝備亦不及甲組會青年軍,如有心踢波便選擇「外闖」。現役球員如盧均宜及文彼得等,本身在屯門區成長,但最終選擇參加其他甲組會青年軍,從而投身職業足球。
大埔秘書長陳平表示,地區球隊可獲區議會額外撥款搞青訓,資源較充裕,加上球隊在甲組作賽,對區內年輕球員有吸引力,近季招考青年軍有數百人參加。南區今季升甲組,招考青年軍時人數較過往幾季在乙丙組時,增長以倍數計,由數十人激增至數百人。
陳平補充:「我可以這樣說,地區青訓停在興趣班階段,每星期只練一、兩課,與其他亞洲地區6、7歲便接受正統訓練,質與量相差很遠,所以難訓練新人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