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3月1日起限帶奶粉出境,事件選擇於政治敏感的「兩會」期間發生,因此在內地引起巨大迴響。其中,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談及香港限帶奶粉出境問題時「幾度落淚」,並透露國務院正制訂《奶粉安全專項管理辦法》。
須從監管制度入手
對於完善監管制度,衞生部部長陳竺表示,「這個過程不會太久」。知恥而後勇,如果中央乘此機會出手,認真治理整頓,國產奶粉業反而有望迎來生機。
事實上,內地奶粉業淪落到如今地步,與中央過往的疏於監管有很大關係。
最令人垢病的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農業部不理社會的強烈反對,在2010將原有的《生鮮乳收購標準》大幅降低,其中將每毫升允許菌落總數由原來50萬個改為200萬個,是歐盟標準10萬個的20倍。
標準低下,再加上品質安全問題屢被揭發,內地民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已跌至谷底。
進口奶粉市佔率極速攀升,由2008年的30%躍升至目前的60%,而在一線城市更超過九成。
國產奶粉業所處境況已經差無可差,面對龐大而拱手相讓的市場,只要在監管制度、產品標準上做出重大的改善,挽回人民信心,行業才有望復興,屆時國產奶粉股雅士利(1230)只要合規,市佔率便可望從低位回升。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