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每年政府公佈預算案前夕,不少市民最關注的是預算案內容對基層及中產市民有多少資助
‧剛公佈的預算案令不少期望政府派糖的市民失望,因為今年投入「利民紓困」措施的資源比往年少
‧誠然,今日香港無論是基層市民還是中產階級,在應付生活上均是壓力重重,但我們是否只能寄望政府每年財政預算案的短期措施就可以解決問題?
‧抑或利民紓困應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有長、中、短期政策,針對不同階層需要推出的「組合拳」?
提高草根及中產的賺錢能力
‧在改善基層市民生活的方向上,最重要的政策是要令市民的賺錢能力提高,基層市民能自給自足比甚麼短期的政策也來得重要
‧為此,最低工資立法是正確而重要的一步,現在要做的是後續完善和改良工作,例如今年5月最低工資將由每小時28元提升至每小時30元,之後應訂立更合理有效的機制來檢討最低工資的增長幅度
‧除了提高基層市民收入外,給予基層市民更好的勞工保障亦是改善草根階層生活的辦法
‧例如加強執法,打擊僱主強迫員工接受「假自僱」身份以逃避強積金供款;以及打擊僱主利用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的漏洞逃避遣散費責任等,均是急需政府介入的事情
‧除了照顧草根階層外,中產階級的情況也要有所關注,因為中產是社會上較活躍的一群,他們對政府的滿意度直接關係到政府施政的認受性
‧中產生活不致出現大困難,但香港特殊的環境令他們置業安居阻力重重
‧在自由市場原則下,政府對物業地產市場的干預力度不可能過大,但政府仍可在供應居屋等方面對中產提供協助,增建居屋對他們而言相當重要
‧除了房屋問題,薄有積蓄的中產階級較熱衷於投資,政府要做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公平的投資環境,確保他們的投資得到安全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
‧近年房屋問題成為本地最熱門的政策議題,板間房、劏房、大學生申請公屋的新聞屢見不鮮,私人樓宇的價格與普羅市民的購買力已脫節,政府對草根階層的居住需要理應有所承擔
‧公屋一直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現在的問題不是應否建屋,而是如何增加建屋量及加快上樓速度
‧除了房屋,醫療是另一個重點。政府在2013至2014年度的公共醫療預算開支接近500億元,加上本地人口持續老化,醫療改革及融資已刻不容緩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只注重融資而甚少提及其他問題。即使是融資,亦因為計劃將現時政府負起大部份開支的模式,改為市民要負擔部份開支的自願醫保而遇到很大阻力。以現時港府的弱勢處境,一時三刻也沒有多少可行的解決方法
‧教育是令草根下一代得以階級向上流動的最重要手段。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各種各樣的交流、其他學習經歷以及資訊科技的應用都需要更多花費。政府在規劃15年免費教育宏圖時,應考慮作出適當資助,避免弱勢社群小朋友在起跑線上落後太多
‧安老事務方面,香港正步入高齡人口社會。除了醫療,其他老人服務需求亦越來越多,特別是勞動人口供養比例下降,意味着政府要投入更多資源。政府有需要未雨綢繆,免得將來出現更多新問題
社會公益活動
‧政府不可能處理所有問題,官僚系統對市民的照顧也有局限性。因此,非政府組織的參與相當重要
‧香港政府傳統上與慈善團體合作得相當理想,東華三院、保良局更是家傳戶曉、人盡皆知的慈善團體
‧政府在這方面只要繼續保持現狀,問題不會太大
‧香港市民對慈善募捐亦相當踴躍,政府在這個方向上蕭規曹隨已可以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周二至四刊登
問.通識問題
這世代紛擾,日拗夜拗,特區管治危機、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香港人身份認同、港獨問題、加碼生果金爭議、全球氣候反常……令人透不過氣,通識科師生追看新聞更是疲於奔命。很想有人扶一把,協助分析熱門題目?機會在眼前,電郵或WhatsApp你想知的通識題目給《爽報》,我們會轉介至本欄三名通識名師,作為他們撰文的參考。試期不遠,不要猶豫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016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