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和丁玲 - 陶傑

周揚和丁玲 - 陶傑

中國人是要管的,中國的「文化人」,其筆舌和嘴頭,更要管,所以若了解中國,都記得半世紀前的「文藝沙皇」周揚。
周揚三十年代,在上海「領導」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又名「左聯」。那時上海知識份子時興講「進步」,認定文藝創作,不可以低俗,像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邵逸夫的兄長邵醉翁「天一影片公司」的「白蛇傳」,沒有「反映」帝國主義的侵略,勞工農民之受壓迫,當上海的黃包車夫在外灘讓白人踢屁股時,你還在掌心放飛劍、上山學武藝,就是「低俗」。
「左聯」網羅了作家魯迅、劇作家夏衍、小說家丁玲,一時「星光熠熠」,都歸周揚「領導」,而周揚又聽命於延安的人民救星毛主席。毛主席說:文藝要負責任,就是為工農服務,不容其他,周揚替毛主席執行方針,一面安排毛主席的粉絲,如才女丁玲,去延安「學習」。
周揚跟丁玲有無一腿,今不可考,但丁玲與毛主席有一段愛人的關係。在丁玲的思想改造好之後,毛主席寫了首「臨江仙」,讚頌才女:「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但是不知何故,毛主席在「解放」後翻臉,將丁玲打為「反黨」,周揚一看國家的臉色就會意,配合國家,不但將丁玲釘死,還主持批判了低俗電影「武訓傳」、反革命文人胡風。
「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之後,毛主席不幸遭到架空。由於「文化藝術」歸劉少奇名下,周部長跟劉少奇太貼,毛主席想鬥倒劉少奇,不管周揚以前立大功,先將周揚開刀,定性為「修正主義份子」,將周揚投入監獄。
毛主席很有智慧,他老人家固然了解中國人的習性,更知道中國「文化人」的基因:虛妄、寒酸、自以為不可一世,這個是「上海第一才子」,那個是「延安首席剛筆」,中國「文化人」喜歡這等吹來捧去的名銜,於是挑這個、鬥那位,十分熱鬧。「左聯」固然自己分裂,到「改革開放」之後,周揚出了監牢,洗足了腦的丁玲,也「第二次解放」了,丁玲對毛主席依然崇拜萬分,卻恨死了周揚這頭活王八,至死不予理睬。
但周揚還是有學問的人,只是最早洗了腦。丁大姐也洗了腦,何必這樣小器呢,過去的事,過去了嘛,團結起來,顧全大局,向前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