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賺過百萬美元年薪的機會,工作主要是打架,長期周身傷痛,甚或會腦部永久創傷、失憶、性情變得陰沉暴躁、抑鬱,你願意嗎?
Derek Boogaard選擇了這條路。
北美職業冰上曲棍球(NHL)是很特別的運動。同樣是身體撞擊運動(contact sports),足球、籃球、甚至充滿粗野衝撞的美式足球,絕不容許打架,違者必遭重罰停賽;我最有印象的是八十年代香港球星陳發枝,代表精工對遼寧隊時參與打鬥,被亞洲足協重罰8個月。可是,在NHL比賽中打架,一般只罰停賽5分鐘。
NHL文化 容許打架
打架向來是NHL文化一部份,平均每兩場比賽出現一次,球迷視為比賽範圍之一,甚至為看打架而入場,也有網站(hockeyfights.com)專門收集片段、 統計、編製「拳手」排名榜。球隊則視之為比賽策略,對手打法污糟、陰濕時,便派出球員撩交打,以示警惕;比賽處於下風,則可藉此打窒對手氣勢。有趣的是, 儘管打架本質上是野蠻行為,過程卻遵守一套禮儀:球員必須放下球棍和脫光手套,赤手空拳對壘,球證也非常識趣地讓雙方「分出勝負」然後叫停,打架者會乖乖就範,去坐那5分鐘波監,而且「場頭打交場尾和」,有些甚至私交甚篤。
打架專才被稱為「執法者」(Enforcer)──執行「家法」的球員是也。他們除打架外,甚少被派上陣。
Derek Boogaard就是一個執法者。他身高2米01,重122Kg,是天生執法材料,但小時候卻是一個文靜的孩子。他初中時的「我的志願」已寫要當NHL球員,但在青年賽事浮沉,苦無機會,幾乎放棄。直至一次,球隊落後,他一反常態參加打鬥,吸引了地區聯賽球探收歸旗下。他有自知之明,球隊看上的不是他的球技,從此日常除了練 「冰法」、「棍法」,還兼習「拳法」和舉重,增強戰鬥力。母親對此不以為然,他亦只說:「沒事的,這是我的工作。」經歷幾年爆顎骨打歪鼻的磨練,變成聯賽中數一數二的執法者,19歲時終於得到NHL明尼蘇達隊邀請加盟,然後順利由預備組「打」上一隊。一位教練說:「不能不佩服他全憑意志打入NHL。」
傷患纍纍 濫藥止痛
冰球衝撞極多,球員受傷當食生菜。聯賽規定,受腦震盪球員必須休息幾個星期,但身為執法者,為免被視為懦弱,或日後被對手針對身體弱點,常常隱瞞受傷情況。Boogaard受纍纍傷患煎熬,逐漸服用止痛藥成癮,一吃便是十粒八粒,更同時光顧幾個醫生以取得更多劑量,避過球隊監察。但他顯然已出問題:一次檢查,醫生叫他講幾個「R」字頭的字,他竟然想不出。未婚妻見過他食止痛藥後,像爛醉般東歪西倒。隊友也觀察到他的轉變:練習遲到、玩啤牌時睡着,而且「像整個人的性格都消失了,剩下一塊空洞的面孔」。
他為此秘密入戒毒中心,弟弟則成了近身跟班,防止他濫藥,他索性把藥分散收藏,避過監視。此時,他的「才華」吸引了NHL「銀河艦隊」紐約流浪漢,以一紙650萬的四年合約加盟,但健康卻越來越差,長期嚴重頭痛和陷入抑鬱。終於一個晚上,他外出喝酒後一睡不醒,死因是止痛藥和酒精過量,只活到28歲。
人在江湖 只是藉口
驗屍專家從Boogaard的腦,判定他患了慢性創傷腦病(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簡稱CTE)。這病是頭部長期受擊引致,病徵包括失憶、抑鬱、脾氣暴躁,近年在多位拳手、美式足球員和冰球員身上驗出(只能憑死後解剖確診),當中有些更是抵受不了CTE煎熬,厭世自殺。
若果你就是Boogaard,你敢肯定不會做同樣選擇嗎?
在浮士德故事裏,年華老去的讀書人,抵受不了魔鬼使者誘惑,簽下出賣靈魂契約,得到無限知識、物質、年輕美女,之後卻要付上永久沉淪的代價。其實,人人心中都有個浮士德,每分每秒都與魔鬼在角力:在父母、子女、婚姻、朋友、健康vs金錢、權力、名譽之間,取捨下一秒鐘怎樣鋪排自己的人生。對於生活逼人的階層,選擇並不存在;但像你我般較幸運的一群來說,「人在江湖」是騙人騙己的藉口。你每次選擇錯過家庭聚會、消閒減壓或運動的機會,撫心自問,那些是真正「身不由己」?那些是心魔作祟?
你今日「浮士德」了幾多次?
姚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