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港還是出賣香港?<br> - 范克

愛國愛港還是出賣香港?
- 范克

新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日前表示,二零一七年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需要「愛國愛港」,其後又補充愛的定義,不是誰說誰算,而是「香港老百姓說了算」。甚麼叫愛國愛港?民主派每年舉辦六四集會、七一遊行,這樣的愛又算不算是愛?其實答案非常簡單,看看手持澳洲護照的馬恩國大律師在立法會上,怎樣激動地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就可以知道京官口中的愛,是何等氾濫。
馬恩國當日在立法會上,指自己是一個愛國愛港的人,著名的一句"I love my country. I love Australia. I love Hong Kong. I love China."他是博愛還是濫交?但此等濫交情懷,遍及神州大地,幾乎每一個說自己愛國的中國人,都渴望着一本外國護照,不只愛自己國家,更加想愛其他國家。這是普遍中國人所持的價值觀,甚至能稱之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
以西方國家的發展史來看,一個國家的國民,一旦物質生活有所提升,大部份都會轉去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怎樣去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成功與否,看的不是數字,而是文化水平有多高,影響力有多廣。香港人的價值觀,與西方文明接軌,追求的不是進一步的物質,而是人權、法治、公義、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和一些物質生活提升仍然無法壓抑慾望的人就是有別。愛國和愛港的衝突,就是這樣產生。
要特首愛國愛港,不是沒有可能,任何一個有精神分裂、濫交傾向的中國人,都有資格成為特首。但這樣的一個特首,在面對中港兩地價值觀的不同,面對深圳河南北文化上的差異和衝突時,他又會選擇愛國還是愛港?
基於中港價值觀相異,愛國愛港本來就互相衝突;若否,賈選凝獲藝評獎就不會引起極大迴響,青年關愛協會亦毋須針對法輪功示威,大陸人亦不會指摘港府限制奶粉離境。
賈選凝以一篇藝評,反映大陸人是怎樣看待香港的文化和價值觀。作為外來者,在香港享受到大陸所不能享受的自由,但對香港的文化和價值觀卻嗤之以鼻。法輪功在香港的示威活動,一向被喻為衡量香港言論自由的指標,如今青年關愛協會以黑社會方式踩場挑釁,試圖以暴力阻止法輪功示威,挑戰香港言論自由的底線。兩地價值,南轅北轍,要特首愛國愛港?那麼衝突之時,哪一方會成為犧牲品,答案顯而易見。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