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br>溫家寶三大政策的敗筆 - 李平

盡論中國︰
溫家寶三大政策的敗筆 - 李平

被稱為「影帝」的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告別演出今日上演,將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自2003年出任國務院總理,主政中國十年,其間廢止收容法、廢除農業稅,是最值得稱道的德政,而持續時間最長、後遺症最嚴重的三大政策當數四萬億刺激經濟、房地產調控和行政管理改革。
2008年溫家寶連任總理後,環球金融海嘯爆發,美歐曾批評「中國官方遲遲未能拿出勇氣和魄力」救市。溫家寶最終還是推出四萬億元刺激經濟增長,地方政府藉機開閘放水,結果雖如溫家寶後來所辯稱保持了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但終究令中國錯過了調整經濟增長模式的機會,落後產能過剩、推高通脹等後遺症迄今仍飽受批評。

沒政改 受制利益集團

應該說,溫家寶推出的政策,不少是要為替前總理朱鎔基買單,包括致力搬走「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新三座大山,其中成效最微的是自2009年12月開始的第二輪房地產調控,國務院連年推出「國四條」、「國11條」、新「國八條」,都未能遏制樓價「過快上漲」,2012年的調控被稱為「史上最嚴」,結局也被輿論形容為「市場失控」,於是又有了近日的二手房交易稅由交易額1%升至20%,昨日更造成內地股市暴跌。
溫家寶為紓緩被批評空喊政改的壓力,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有不少動作,包括六次推出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涉及2,497項項目,他也自詡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但內地學者張卓元認為,問題在於實質取消了多少,「比如有十項審批,取消了九項,剩下一項,然後把已經取消的審批項目打包到留下的那一項中去,那這種改革等於零啊。」
溫家寶的三大政策都涉及利益分配問題,沒有政治制度改革的配合,在「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困局下,必然受制於地方諸侯、利益集團、權貴集團,以致變形走樣,堪為下屆政府之鑑。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