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逐客 藝術木雕恐變垃圾

康文署逐客 藝術木雕恐變垃圾

【本報訊】康文署下逐客令,雕塑變垃圾。香港雕塑學會早前舉行雕塑創作的國際活動,吸引16名本港及海外雕塑家,在鰂魚涌公園展出16組雕塑。但隨着展期於上月結束,有一組雕塑限於本月10日遷出公園,無人接收即會淪為垃圾。
香港雕塑學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2月,與康文署合作,在鰂魚涌公園舉行「木換境移──香港國際雕塑創作營2012」雕塑交流,8名本港及8名來自海外藝術家現場製作雕塑,每名藝術家獲資助8,000元購買物料,而港鐵提供退役火車路軌枕木為原材料,推廣雕塑藝術。

蕭愛冰促請康文署安排公園的一角,為其雕塑《展.變》作長期展覽。
謝榮耀攝

澳門雕塑家胡顯龍作品《一家人》下落不明。

作品太大 學校拒收

其中一位雕塑家蕭愛冰表示,展覽已於上月結束,康文署下逐客令,要求學會本月1日搬走所有雕塑。12組作品已被機構接收作長期展覽,但她的作品《展.變》未有機構接收,餘下3組作品包括德國雕塑家托貝爾的《李小龍》、澳門雕塑家胡顯龍作品《一家人》,以及廣州雕塑家楊小樺創作的《被放大的官椅》則下落不明。
蕭愛冰表示,雕塑學會在上月底知會她,若不在3月1日取回作品,該作品會連同德國、澳門及廣州的作品,運往堆填區棄置。她指作品製作前,已有一所沙田學校願意接收,可惜後來因作品體積太大不能進入升降機,而被拒絕收留。她曾向康文署藝術推廣辦事處申請把作品延期擺放在公園,限期原定昨日(3月4日)屆滿,她再向申請延期獲批至本月10日離場。她呼籲機構、學校等「收留」該雕塑。《展.變》長3米、高1米多,以船象徵香港漁港的歷史,船上載有本港特色建築物,反映香港情懷。
香港雕塑學會否認棄置雕塑品,學會指16件作品中15件已轉贈或由藝術家收藏,至於蕭愛冰的作品則按她本人要求在展覽後留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