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國難回復增長

恒生中國難回復增長

【本報訊】受惠淨息差擴闊及貸款增長,加上聯營公司貢獻盈利,恒生銀行(011)去年純利大升15%,高於巿場預期。不過旗下恒生中國業務若不計聯營公司貢獻利潤,稅前盈利倒退近三成。今年起內地興業銀行盈利將不再列入恒生中國賬目,加上恒生中國仍處於投資期,今年增長「重上正軌」相信不甚樂觀。
恒生今年初宣佈,改變在興銀投資的入賬方式,未來興銀盈利不會以聯營公司方式入賬。觀乎恒生今年業績,純利增長主要受應佔聯營公司溢利帶動,恒生更不諱言有關增長「主要來自興銀」。財務總監梁永樂透露,截至去年12月,興銀於恒生盈利貢獻達25%。

興銀貢獻大  未擬出售

目前恒生持有興銀10.9%股權,由於其盈利不再列入恒生損益賬,巿場預期恒生或會出售相關持股。不過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明言,興銀為良好投資,對恒生貢獻良多,並指其為值得珍惜的合作夥伴,「大家可以互惠互利,有好多合作空間」;間接打破出售興銀的傳言。
單看恒生中國業務,去年稅前利潤雖錄得近三成增長,但撇除來自聯營公司的50.88億元盈利貢獻,恒生中國稅前盈利按年實倒退28.8%。恒生非執行董事兼恒生中國副董事長薛關燕萍承認,目前恒生中國尚處於投資期,未來仍會持續增加內地網點,「睇吓邊度有改革開放嘅機遇。」

港去年流失261名員工

去年恒生中國新增7個網點,對於今年會再新增多少,薛關燕萍指暫時未有計劃,「一向都唔係鬥多」。去年恒生中國成本大增15%至13.75億元。
反而本港業務仍有員工流失,截至去年12月底,本港職員人數按年減261人,至7,732人。李慧敏指出,人數減少屬自然流失,「我哋舊年都仲增聘緊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