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嘢與唔識嘢 - 曾志豪

扮嘢與唔識嘢 - 曾志豪

如果強行為低俗和高雅二分的話,那便是「王晶」和「王家衛」。
兩者最大的分別,便是「睇唔睇得明」。
王晶的戲我們睇得明,譬如賭片,香港人都愛賭,有共鳴。
晶哥筆下的小人物,都是大眾市民,絕非中產,譬如張家輝的角色,說話粗俗、態度現實、不愛虛幻理想、貪小便宜但本性善良,偷呃拐騙但不姦淫擄掠,出入茶餐廳、揼骨、買翻版、做古惑仔、買名牌、睇AV。
很多港產片,都愛取笑「中產」的生活,也就是財爺口中的lifestyle。
譬如《百分百感覺》,鄭伊健和鄭秀文,聯手取笑丁子俊這個公子哥兒,對他講究紅酒年份這些「中產生活」,極盡揶揄,創作甚麼「我要開一枝82年嘅礦泉水」。
另一個港產片最愛嘲笑的對象,便是「王家衛」。最常見的對白便是:「這是後現代超現實主義顛覆解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王家衛的電影很愛以物抒情,可能點一枝煙也表達了一種感情,這種抽象的表達方式,也成為港產電影嘲笑的對象。
甚麼「透過打爛一個水杯來解構現代男女情感的破裂同空虛,展現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觀眾笑得很過癮,但大家在笑甚麼呢?不喝紅酒的人取笑喝紅的人的講究,不懂拍電影的人,取笑人家對電影敍事角度的講究,其實這是顯示觀眾的保守。
凡自己不懂的便是「扮嘢」便是「可笑」,在嘲笑的過程中,也就表達了一種「不屑」的態度,一下子便把自己的「無知」遮掩在「嘲笑」之下。
譬如《少年Pi》的種種隱喻,看不明的觀眾,便能以「扮高深」來否定李安一切的苦心。
有時能否誠實一點,不怪人家扮嘢,先問自己,是否「唔識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