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角英皇道昌明洋樓前晚發生升降機急墜引致七人受傷,有業界指此類舊式大廈的老爺升降機,因長年累月運作導致五勞七傷,即使工程師檢查時發現升降機需更換組件,惟面對昂貴費用,不少業主都會採拖字訣,置安全於不顧。業界盼當局能加強規管,機電署可由七年查驗一次增至每年一次,以及早發現問題及作出跟進。
零件費動輒逾萬元
香港電梯業總工會理事嚴傑雄透露,現時承辦商多以套餐式收費,即包保養及維修原料,但有關原料費動輒逾萬元,這是舊式大廈常遇見的問題,因此不少大公司寧願放手給細公司接辦。但在競爭環境下,一個月的保養費一般收4,000元,如遇着需更換四條鋼纜,費用動輒一兩萬元,小公司隨時蝕大本。
嚴傑雄又指,負責保養升降機的工程師多是一腳踢,在奔波勞累下,檢查時睇漏眼亦有可能,就算當局有扣分制,亦難以杜絕意外的發生。據悉,涉事的信科工程老闆姓林,是業內的老行尊,曾在職訓局任教,現年約60歲,做事親力親為,在行內很有名聲。
在機電署的扣分制中,升降機公司如沒有嚴重安全違規事項,則毋須扣安全分;在保養方面,如被發現沒有更換燈膽、或未有妥善填寫工作簿,則會逐項扣分,甚至有公司被扣至零分。有些公司安全滿分,但保養則捧蛋,但他們卻依然可以繼續其相關工作,有業界指這制度已是名存實亡。
機電署發言人回應指,表現評級(扣分制)只作參考作用,得零分是不用吊銷牌照,但會約見有關公司的管理層,屢勸不改的話,將進行紀律聆訊,嚴重者可被吊銷牌照。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由於肇事的升降機用家包括酒樓、波樓及管業處,他們需確保乘客可安全地使用升降機;如證實升降機承辦商有人為疏忽,傷者可以作出民事索償,因此四方均有責任。如再揭發有人涉作虛假陳述,即未有進行相關檢修,但卻簽紙證明穩妥的話,將負上刑事責任。
近年本港嚴重墜𨋢事件
25/10/2008
大埔富善邨善雅樓一部電梯在運行途中,8條鋼纜7條折斷,從14樓直墜槽底,𨋢廂變形,幸當時無乘客
11/01/2009
馬鞍山恒安邨一部電梯在上升途中有鋼纜斷裂,𨋢廂在24樓墜一墜吊住,5名住客受困半小時才獲救
12/09/2010
上水翠麗花園一電梯下降時由24樓急墜至14樓,被困乘客雖無受傷,但嚇至魂飛魄散
21/03/2011
屯門良景邨一對父女乘搭電梯上升往7樓住所,惟電梯抵埗時急墜往6樓煞停,父女受困獲救
07/08/2011
屯門醫院主座的一部電梯,從10樓急墜6層,10名乘客被困40分鐘獲救,其中3人受傷送院
*未包括前日的一宗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