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疫變10年】
沙士期間,香港成為疫區,旅遊業一片蕭條。時任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坦言,當時的旅遊業,是他入行逾40年間最難忘、最困難的一年。
「對於沙士,有兩個畫面我永不會忘記,其中一個喺香港機場。」董耀中說,沙士高峯期,他曾到機場迎接一個來自泰國曼谷的旅行團,「下午2點左右,去到先發覺咁大個機場,得一班航機抵港,真係嚇死人!」資料顯示,03年5月訪港旅客按年大跌七成。
世衞03年4月15日把香港列為沙士疫區,港人變得「神憎鬼厭」。「全世界都歧視,唔嚟香港玩,亦唔歡迎你去旅遊。」
董耀中形容,那時整個旅遊界,包括酒店、旅行社、交通、接待等通通「死咗」,陷入停工狀態,「我聽人講全間半島酒店,得一間房有人住。」
董耀中回憶沙士的另一個畫面,是業界的苦苦掙扎自救,「4、5月時發起『We Love HK』活動,中間道爆棚,逼滿香港人參加本地遊。」當時旅遊界與國泰航空合作,凡消費滿1,000元,即可以低價換機票;活動在沙士期間舉辦,反應好得出奇,「領隊、司機起碼有工開,捱過最艱難時間。」
自由行警鐘已響起
沙士後中央開放自由行,本地旅遊業初嘗甜頭,2003年全年訪港旅客只有1,550萬,2012年時已急增兩倍至4,860萬。10年過去,董耀中認為自由行有利亦有弊,「最大改變,係香港人嘅普通話好咗。」董耀中說,本地失業率一直維持低水平,自由行居功至偉。
然而,連作為旅遊業代表的董耀中亦同意,自由行已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大家都有怨氣,我出街都問『嘩!點解咁多人?』」。他認為遊客過多的警鐘已響起,當局有必要檢討自由行、一簽多行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