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北京出差的朋友說,當地空氣真的很壞,壞至言語不能形容,這或者是Tipping Point。他沒多解釋,不用了,我聽得明,正氣劉曉波做不到的,邪惡貪官做不到的,北京空氣或者做到了,催化劑原來在空氣中,內地政治從此改變,是向開放的一面改變。我理解Tipping Point之說,至於是否同意,我要多想想。
這幾年不少人引經據典,提出內地必須進行政治改革的論點,甚至提出假如政治不改革,內地會大亂;但內地未見大亂,政治改革未見寸進。我漸漸相信關於很多事情,內地總是不同的,在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定律,加入內地元素,結果變得不一樣。政治改革在其他地方的發展歷程中一定會出現,在內地,經濟和政治發展卻各行各路。
內地肺癌數字 勁升五倍
內地領導人以「亡黨亡國」來形容貪污問題的嚴峻,從近年傳媒揭發的貪污個案(可能是冰山一角),貪污確實到了喪心病狂地步,但內地政治未見因此而作出重大改變。轟動如薄熙來事件,究竟是高層鬥爭,抑或是肅貪,外人看不清楚。內地貪污猖獗違背普世價值,理應可在政治層面製造壓力,然而政治改革原封不動。北京空氣做到普世價值做不到的?
北京空氣污染程度壞絕古今中外,內地政府不肯公開空氣對人民健康造成的具體影響,《經濟學人》從肺癌數字,推算到問題非常嚴重。過去30年,內地肺癌數字上升五倍,而同期吸煙情況沒大變。北京空氣的恐怖影像,肯定對旅遊業造成直接打擊,我認識的生意人,即使有要事要赴北京辦理,也盡量不去,何況旅遊?還有,其他事情內地政府或可封閉資訊流通,假裝沒事發生,但空氣禁不住。近年不少內地中產去過歐洲,認識過甚麼是新鮮空氣後,不再相信政府的謊言。
問題的確是很大,而且是自己和孩子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並不是爭取彷彿遙遠的普選。中國科學院發表報告,指空氣源頭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結果」,結論直接得令人鼓掌。內地傳媒和科學界對北京空氣問題評論之坦誠,的確令人產生聯想,這是否代表改變的開始?
假設中央領導層一致通過,須嚴肅處理北京空氣問題,中共總書紀習近平親自督師,我試想像習總遇到的難關。解決問題從源頭開始,空氣污染物主要來自三方面:汽車排放、燃煤電廠排放和工業污染。
電廠靠燃煤 減排有難度
相對上,汽車排放是較容易處理,污染物來自不合國際標準的汽車排放系統和汽油質素,主角是車廠和石油企業,前者主要是中外合資企業,後者是國營企業。較易處理的原因是,這些企業連年賺錢,內地政府提升汽車排放標準,逐步跟國際水平看齊,遇到的阻力較容易處理。尤其是中外合資車企,外方夥伴在歐美國家受到較嚴監管,提升標準是它們的份內事。內地政府一直緊控石油業,習總一聲令下,沒有人敢不從。習總有決心的話,汽車排放是假以時日可以解決的問題。
電廠情況完全不同,表面上電廠是國企,但地方割據情況普遍,而且存在一個在可見將來沒法解決的問題,是經濟問題。燃煤電廠佔內地發電量逾七成,預計未來比例不會跌。在內地,以天然氣和另類能源發電,不管談得多麼興高采烈,都不會成主流。不爭事實是內地過去、現在、將來都依賴燃煤發電,原因是經濟成本。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符合環保要求,但成本遠高於燃煤,佔全國發電量3%。內地依賴燃煤發電是有原因的,而情況不容易改變。
不要說減低燃煤發電比例,只是要求燃煤電廠改善排放標準,已難關重重。全國電廠向習總滙報,減低依賴燃煤發電和改善燃煤電廠排放,未來十年要幾多幾多錢,錢從何來?加電費?習總,加電費會打擊民生和經濟……
電廠排放未算難,工業污染可能是最棘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千絲萬縷,很多環境災難發生後,最着力隱瞞事實的是地方政府,因為地方政府的利益很多時等於企業利益。中央衡量地方政府表現指標是環繞GDP的一大堆經濟數字,官員根據表現指標辦事,正常不過。
地方官成績 用環保衡量?
為應付空氣污染災難,北京政府最近下令附近100間工廠停工,不過相信沒有一個人相信這是有效解決方法。這100間工廠不夠運的地方,是地理上太接近中央。一輪做騷後,一切回復以前。內地執法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是人治、欠缺透明度、尺度不一等,關閉這100間工廠,而不是另外100間工廠,正反映內地執法的不合理。
人性最可靠,當內地官員的獎勵制度是基於GDP,中央搞甚麼環保運動,地方當然會支持一下,但最後要交的數,始終是GDP。習總,不如改變國策,以後地方政府官員表現以環保成績來衡量?不過,具體上怎執行呢?
習總做完一輪調查工作,發現北京空氣不是關於環保的問題,而是關於經濟增長的問題,而經濟增長跟政治體制有密切關係。過去30年,內地單一追求經濟增長,背後有一個理念,是經濟繁榮可製造社會穩定。內地政府跟人民有一個契約:政府對人民承諾,致力製造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人民不可以挑戰政府的合法性。表面上,這是各有所得的公平交易。
人民期望變 講生活質素
可是,時勢不同了,不同之處是內地人民普遍富裕了,要求的東西超越穩定。內地人吸過蘇黎世的空氣,知道北京政府在隱瞞事實。內地人開始質疑跟政府的契約被侵蝕,政府不是說會提升生活水平?
北京空氣這次真大鑊,因為打開潘朵拉盒,內地人民醒覺起來:「我們跟政府有一個契約,你們看,現在政府悔約!」內地政府喊冤枉,政府沒停止製造經濟增長,經濟火車頭沒慢下速度,變的不是政府表現,變的是人民期望。當內地人去過蘇黎世,要求不同了,生活水平不只是溫飽,還講求生活質素。
習總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再看中央須處理的其他問題清單,以及自己在領導層建立的實力,很容易會得出的結論是,遲一點再算吧!北京空氣是否Tipping Point,我傾向悲觀。順帶一提,根據內地政府公佈最污染的十個城市,北京十大不入。
蔡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