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央行鬥出位 英鎊難企穩 - 盧峯

國際Z世代:
央行鬥出位 英鎊難企穩 - 盧峯

曾經,中央銀行被視為最悶蛋的機構。坐鎮央行的人不但衣着沉悶單調,語言乏味重複,做法更是無甚驚喜或刻意不讓人有甚麼驚喜,一切循規蹈矩依本子辦事就好了。有的如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甚至連表情或喜怒哀樂也欠奉,說話則像神諭那樣晦澀難明。
可是這樣的日子已是明日黃花。自從金融海嘯以後,各地中央銀行行長都變了臉,改了個樣子,變得越來越「放」,越來越出位。面上長着大鬍子的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危機爆發後立時大手把利率減至接近零的水平。當大家以為零息已是貨幣政策的極限時,他拿出更離經叛道的政策──量化寬鬆(QE)。像水喉長開那樣把長期利率不斷推低,希望提振經濟。
伯南克絕不是唯一「出軌」的中央銀行官員。向來視通脹如洪水猛獸,不會輕言放寬銀根的歐洲央行在換上新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後也像變了另一個人那樣。這位行長不再開口閉口反通脹,又着力把歐盟利率進一步推低,盡可能減低債台高築成員的負擔。最出人意表的做法是同意無限量購買歐元區成員國發行的國債,好讓陷於債務危機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能以較低利率借貸周轉,避免危機惡化。對於向來保守的歐央行來說,德拉吉的做法可說前無古人。

最新加入「瘋狂央行官員俱樂部」的英倫銀行副行長Paul Tucker。這位官員在評級機構穆迪調低英國主權債務評級後公開表示,英國經濟疲弱不振,可能需要提出更強力的貨幣政策措施,包括引入負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s)迫使銀行不再把多餘資金存在央行,而是真的把錢以更優惠條件借予企業及消費者。Mr Tucker沒有仔細說明心目中的負利率政策的詳情,例如把利率的水平是-0.25還是-0.5。但是,一旦實行有關政策即意味各商業銀行不能再把QE政策的多餘資金留在央行或銀行體系內,必須盡快借出,否則存款變成罰款,利潤即時受到影響。這種存款要被罰息的做法會否真的能推動經濟復蘇誰也沒把握,但從新意及出位度來看卻比QE有過之而無不及。
Mr Tucker的非一般建議會否被英倫銀行採納仍是未知之數,但上次議息會議已清楚顯示英倫銀行高層越來越多人傾向採取進一步刺激經濟措施,進一步放水喉。再加上Mr Tucker這一票,下次會議即使不拿出「負利率」這武器也至少會令量寬措施加碼,到時候英鎊滙價想不應聲下跌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