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人的獎學金 - 李德成

騙人的獎學金 - 李德成

陳志全議員稱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為財政騙案,是沒有錯的,其中的欺騙成份,真的可以編成一部「騙術奇觀」。
例如把四百多億元撥入各種各樣的基金,但又只以利息支付基金的營運,就是一種朝三暮四的手法,明把我們當作猴子。這些錢都是香港人的,但曾俊華就把它當成自己的私房錢放入自己的銀行戶口,只准我們用微薄的利息,還規定我們用在一些不知所謂的地方,如只有神級人士才可以申請到的關愛基金,製造蛇齋餅糭的再培訓局等等。香港人的血汗,就這樣被預算掉了。
本文專就預萛案中以四億八千萬元成立的政府獎學基金評論。據報道政府會每年資助二十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畢業生到海外升讀大學,最多每年資助三十萬元。學成後必須回港在受資助學校任教若干年,服務年數等如受助年數,但不能少於兩年,一旦違反承諾,就需要退還資助金額。
但我們只要計一計數,就知道政府又在使用朝三暮四的方法耍學生。首先,若果這些品學兼優的學生不到外國升學,也必定能入讀本港受資助學位,那政府其實也一樣要資助該等學生。據二○○○年的資料,本港一名大學生的平均成本為廿四萬元一年,筆者找不到現在的數據,但若單以一年百分之三的通脹計,現在的成本大概要三十六萬,除去學費,即是說政府其實也要花錢三十萬元,這還不計政府提供的助學金和貸款。以三十萬元一年的資助,對這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來說,無論是入讀本地大學或是領取該獎學金,其實是已出之物,但政府卻對領取獎學金的學生設有限制,若違諾就要回水,於理不合。
而且受助人必須回港任教,也是奇怪,因為本港並不缺乏教師,否則就不會常有政策要保住現職教師的職位。若說好教師不足,那你就要先證明海外留學的必定較有機會成為好教師,並在政策上優先取錄留學生做教師。若說品學兼優的學生較少選擇做教師,那麼你就只須設立本地學位的獎學金,並附加條件要學成後執教。
香港現時缺乏的,並不是教師,而是醫生,不過,本地的醫生絕對不會讓海外畢業的醫科生回港行醫,但教師就沒有這個能力阻止海外畢業生回港執教,看來政府又是挑軟的柿子吃。
留學絕對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但硬把留學和任教師扯上關係,就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