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時聽到內地富戶組團去美國掃樓,跟來香港一樣,都是現兜兜畀cash,令美國樓市久旱逢甘露,伯南克提早退市,隨時都是拜這些托市兵團所賜。我剛剛看到了一些調查,指內地富戶把資金調出國外的速度越來越快,說不定伯南克真的可能提早退市。
內地雜誌《新世紀》引述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新近的一項調查,該公司與建設銀行(939)早前取得4,000多個內地私人銀行客戶的數據,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追蹤,從而統計出內地持有可投資資產(不計物業)超過6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富戶,共控制了33萬億元資產,當中2.8萬億元已轉移出國外。
熱錢湧港 勁過直通車
2.8萬億元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這是全國GDP的3%,亦超過2011年全國教育經費或衞生開支。BCG發現,資產轉走的速度越來越快,好像可動用資產在600萬至5,000萬元的富戶,有投資海外資產的比例,在一年間由11%急增至24%,以這個速度,兩、三年內富戶轉移至海外的資產,將倍增至5.6萬億元。
香港是這些資金轉移的頭號目的地,佔22%,更勝美國的21%及加拿大的16%。以2.8萬億元總數的22%計,意味內地富戶有6,200億元人民幣過去透過不同渠道,斷斷續續來了港,如果短期內再倍增,便意味額外6,200億元很快殺到,不用等直通車。
BCG的調查指,這些富戶最喜歡探討的話題是移民,不少已將子女送出國,而把資產轉移至海外的原因,不外乎三保──保值、保密及保險。因此,他們會傾向保守的投資,於是42%資金會用於買樓、18%用於債券及15%用於股票,打算用來搞生意的,只有14%。
金融圈大多數人認為,這是黃金商機,以上1.24萬億元只是富戶的錢,還未計普羅大眾資金及政府國企投資。做金錢買賣,香港從來駕輕就熟,不過正如購物天堂也有頂不順的一天,金融中心又是否有承受不了的飽和點?
沒有人會嫌錢多,但在後QE年代,錢多也可以構成問題,引發資產泡沫是一例,查實這股資金自由行,對香港來說也是另類QE,是歐美日以外另一重量化寬鬆,近年港府身水身汗連番出招也無法為樓市降溫,如果BCG推測準確,兩、三年內富戶轉移來港的資產將較過去多年的螞蟻搬家式倍增,港府又可以如何接招?
谷大泡沫 衝擊恐倍增
不要因為這是happy problem便掉以輕心,97年的慘痛教訓說明,泡沫有其非理性的自身邏輯,大起之後易有大落。內地資金湧港,固然帶來額外需求,刺激經濟,但同時間也會令內地的經濟動盪與香港更為結連,一有甚麼風吹草動,便會透過大量的資金渠道傳導至香港,放大衝擊。可以說,財多確實會令香港經濟的身子顯得更脆弱。
當然,中央政府對資金大舉出逃的態度,也是一大變數。照計內地與成熟經濟體仍有一段距離,投資機會理應比發達國家多,豈料內地資金不斷流向成熟經濟,把本應可用於支持民企或教育醫療等基建的資金搬到海外,必定不利於內地經濟轉型。看來,最有逼切性接受國民教育的,是內地大款及裸官。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