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友撐同路人<br>辦活動激勵患者投入康復療程

中風病友撐同路人
辦活動激勵患者投入康復療程

【蘋果基金撥款】中風為本港第四號疾病殺手,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均為誘因,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中風病人或喪失四肢活動能力,或失去語言能力,不願與人溝通,情緒易受困擾。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病患者及家屬均需應付身心上的轉變。由一群中風病友組織的新健社,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2.2萬元舉辦「『風』與同行自強計劃」,齊撐中風同路人!
記者:李錦欣

擔任計劃的義工均為中風患者及家屬,定期到公立醫院探訪中風病人及其家人,鼓勵他們投入康復療程,又舉辦各項活動,並出版《新健之聲》,分享康復經歷。義工又能從中肯定自我存在價值,回饋社會,發揮助人自助精神。

義工與醫護人員到病房向病人送暖。

過來人也曾「唔聽話」

新健社創辦人之一湯先生(71歲),17年前中風後,右邊手腳變得不靈活。他笑言自己中風初時「好唔聽話」,把物理治療師激到「紮紮跳」,「嗰陣成日想瞓覺,冇心機做(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都話唔識教」。後來經家人開解後,他明白物理治療對身體有益,便加緊練習,活動能力漸見改善。
湯先生患病後一直致力到各間公立醫院探訪中風病友,「我哋主要會探訪初中風嘅人,用過來人身份鼓勵佢哋做運動、參加活動」。他坦言:「大家有相同經歷,傾偈時比較容易解開心結。」
35年前中風的曹女士(58歲)憶述,中風時才23歲,「左邊手腳郁得唔好,敏感度同力度都冇咗」。天生樂觀、熱心助人的她從不言棄,10多年來常到醫院探訪及關心病友,分享康復心得及社會對中風病患者的支援,「例如講吓出咗院之後有乜社福機構可以幫到佢哋」。
曹女士表示在黃金期做物理治療至為重要,「中風後頭半年係黃金期,之後做番進展會慢好多,所以一定要鼓勵佢哋做,不過,有部份年紀較大嘅病人就始終冇咁積極」。她又提醒中風家屬,中風病患者脾氣可能較大,但切忌縱容他們。
義工生涯點滴在心頭,曹女士說曾協助一名中風患者「站起來」,令她十分感動,「佢初初中風時成日喊,我哋陪佢傾偈、鼓勵佢做物理治療,最後佢不但行得返,仲同我哋一齊做義工,重投社會」。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北區醫院行政總監文志賢(左三)與義工到病房送禮物給住院中風病人。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