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現時有40,000多輛電單車在路上行駛,其中不少車主喜歡將愛駒改裝提升性能,但要小心,因有車主不慎購入冒牌零件,結果在駕車期間車子失去動力,幾乎引發交通意外。有電單車零件代理商指冒牌零件已殺入香港,《蘋果》亦輕易在市面買到假零件。專家籲車主慎防買入冒牌零件,影響行車安全。
記者:馮詩媚 司徒韋桐 劉漢權
上月18日下午4時,電單車車主吉仔經歷了一次險死還生的駕駛歷程,「嗰日揸電單車行近東區海底隧道入口,扭油(加油)期間點扭都冇反應,架車突然冇晒動力,我望住架私家車喺後面成80公里咁衝埋嚟,好危急,好彩俾我左搖右擺咁將架車停埋一邊,如果唔係就死梗!」
不能收油或加速
吉仔表示肇事的RPM(品牌名)扭油筒,是他於1月中經朋友介紹,在九龍城一間店舖買入,連同安裝,共花費360元,誰知只用了一個月就出事。「出事後,我搵車房將架車拖返去檢查,維修師傅話個扭油筒係假貨,所以裏面嘅組件先至會折斷,導致無法控制油量加多或減少。」
記者在淘寶網發現不少懷疑冒牌RPM扭油筒,售價由120至190元人民幣不等;亦於九龍城一間專賣電單車零件的店舖,買得一對包裝與正牌RPM無甚分別的扭油筒,售價280元。記者找來負責代理中港澳RPM電單車零件、位處澳門的德安車行東主甘潤明鑑定產品。甘潤明檢查後,確定該對從九龍城購入的是假冒貨,他試將冒牌貨安裝及使用,當他用力轉動扭油筒時,竟即時鬆脫,「嘩!咁都甩,真係隨時死人。」他解釋扭油筒如在行駛期間鬆脫或「卡住」油門的控制鋼索,會導致不能「收油」或「加速」,「分分鐘會撞車同連累途人,呢個就係用冒牌貨嘅後果!」
換新包裝防假冒
他指出,RPM零件佔香港電單車改裝市場八成,扭油筒去年售出700多套。一年多前,有消費者及車行向代理商反映,指市面有冒牌RPM零件,且為數不少,RPM遂於三個月前換上全新包裝,「扭油筒、拉桿(俗稱牛角)同卡鉗(俗稱鮑魚)係常見更換嘅零件,亦屬於安全性部件,所以原裝零件採用金屬密度高且堅韌嘅鋁合金,確保安全。」甘潤明表示會進一步與海關合作打擊冒牌行動。
RPM扭油筒由台灣均輝企業有限公司與日本車廠合作研發生產,該公司負責人黃冠傑對記者表示,最近發現內地及香港都出現冒牌零件,會與兩地執法部門聯絡。
運輸署指,過去三年涉及電單車及有人受傷的意外宗數,維持在2,000多宗。發言人呼籲,車主不應擅自改動電單車,以免影響行車安全。而在維修汽車或更換部件時,車主應向有關車輛代理商查詢或參考車主手冊。若懷疑有人售賣冒牌貨品或零件,可向有關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