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豪擲逾四億元公帑,供20名尖子到海外留學的建議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連日就受助學生的選修課程限制出現不同說法,吳昨日否認政府說法,更聲稱不斷改說法是要「與時並進」。有教育界人士批評,事件反映計劃目標不清,政府內部缺乏協調,力促將資源改為直接培訓教師之用。
預算案建議向政府獎學基金注資4.8億元,每年資助20名高中畢業生報讀外國一流大學,早初教育局指有關計劃只適用於修讀英文或者幼兒教育的學生,但曾俊華向立會解釋時,又說沒有相關限制。
吳克儉昨日接受商台訪問時,再反駁曾說法,重申修讀英文或者幼兒教育有優先,「因為要配合十五年免費教育」,又稱相信20個海外留學名額中,修讀英文和幼兒教育「可能」各佔五至六個,餘下的就修讀數學和通識。對於政府每天出現不同版本,吳克儉辯稱是因為「香港係一個好多元化,每日我哋都要與時並進嘅一個地方」。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事件反映計劃目標不清,曾、吳兩人不協調,力促政府煞停原計劃,改為將資源放在現已投身教育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