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過《白臘桿和血擋》。有人問:「是白臘桿嗎?不是蠟嗎?跟『銀樣蠟槍頭』有關嗎?」
其實白臘桿是白臘樹的枝桿,中國以豫東平原上的寧陵縣為最大宗產地。生長三年採收後,砍下的桿子先解決了蟲蛀、軟化等問題,再經蒸、煮、烘烤、涮洗、去皮、刨平等一系列工序,才成就一根一根白亮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的白臘桿,加工精製槍、棍等長兵器。而一支好槍,精鋼槍頭,脊高刃薄,再圍以紅纓「血擋」,壯聲勢,迷敵目,擋血濺。
白「臘」是樹名,而坊間的銀樣「蠟」槍頭是字誤。
常聽人以「銀樣蠟槍頭」來諷刺人「外表好看,實際上中看不中用」,亦比喻「牀上工夫不濟,光有外形而無實力,早早了事」。別以為俚俗。《西廂記》中紅娘罵張生、《紅樓夢》中黛玉罵寶玉,都「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是個銀樣蠟槍頭。」(《西》比《紅》早)
本來「蠟」槍頭也象形,蠟做的多窩囊──但原來應是銀樣「鑞」槍頭,指槍頭似銀子打造實是白色「焊錫」接合,多一重質軟輕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