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上層下層同罵財爺守財奴<br>施永青:𠵱家係審慎過份

隔牆有耳:上層下層同罵財爺守財奴
施永青:𠵱家係審慎過份

【隔牆對論】

年年退稅、免差餉、電費補貼、綜援出雙糧……派過了糖,竟沒一點掌聲,香港人要求是否太高?談預算案,超越了中產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代表基層的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一個預測樓市本月轉勢,一個狂呻草根如何連租樓都有困難,立足點南轅北轍,但一致要求政府不要再如此派糖。

記者:姚國雄 王家文

記:《蘋果》記者
施:施永青

預算案公佈前夕,區區樓價爭相破頂,2013年一萬元一呎,已屬正常。政府以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雙倍印花稅壓抑需求,但樓價一直飆升,政府出招被轟「冇料到」。
記:政府上周五(2月22日)公佈「雙辣招」雙倍印花稅,是否都不能平抑樓市?
施:曾蔭權嘅額外印花稅、之後嘅買家印花稅,𠵱家嘅雙倍印花稅,係相當有效調校房地產措施。之前冇效,因為房地產價格上升,唔係純粹係房地產問題,係世界大部份政府行緊量化寬鬆,唔係只調校房地產可以解決。
正如你腎衰竭,你醫個腎,點知原來腎衰竭係因為心肺功能出咗問題,你應該醫個心,𠵱家藥就落咗個腎度,遲早個腎俾你醫死!
額外印花稅差唔多將全部炒家排除,𠵱家連本地人買第二間樓都受壓抑。一個市場,大部份人都受到阻壓、唔入得市,你話對個市場有冇影響?呢三招出咗之後,我哋(中原)嘅生意少咗差唔多七成。𠵱家就係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香港(房屋)大部份都係投資需求,香港嘅樓宇總存量多過家庭總數字,唔係供不應求。
記:真正買家應唔應該買樓?
施:我去年第二、三季開始已叫人審慎,我本嚟預計第四季調整咗,但最後調咗少少冇調到。我認為個調整係會嚟到。(要等多幾耐?)快㗎喇,𠵱家出埋呢幾招,3月份就見功,我認為3月個市場感覺會全面改變。我都唔係成日講啲咁激嘅說話,總之3月情緒會有變。

中產在預算案中受惠退稅免差餉,子女免稅額獲提高令中產多慳「幾百蚊」,被指是小恩小惠。月入逾37萬元的曾俊華自稱了解中產,更稱自己「飲咖啡、看法國電影」是中產。
記:你是否中產?你覺得預算案能否幫到中產?
施:我唔係中產,我比中產嘅環境好好多,但係我做過無產、做過中產,𠵱家我屬於資產較多嘅人,我大部份資產都係放咗喺慈善基金上面。
預算案一向都唔係為中產或基層而設,係為成個香港而設。我唔認同預算案對中產照顧不足,對於中產,政府應締造環境等佢哋發展,做好教育畀佢哋子女。中產希望政府派呢樣、派嗰樣,咁樣係引導中產向下流。一個好嘅社會,倚賴政府嘅人應該越來越少。我覺得成個社會情緒都係引導中產期望政府照顧,呢個唔係好出路。

估錯數已成曾俊華的指定動作。每年預算案也只見退稅、免差餉、電費補貼、綜援、生果金、傷殘津貼出雙糧等一次過派糖措施,未見長遠政策改善社會結構性問題。
記:如何評價曾俊華的理財哲學?
施:審慎理財係啱,但𠵱家係審慎過份,曾俊華對政府收入嘅界定方式出錯,例如房地產嘅賣地收入同印花稅收入,列作非經常性收入,因為收入時多時少,政府唔夠膽將呢啲收入用喺經常性支出上面。
但香港房地產嘅收入,係相當經常性,每年都有人需要換樓、有新生家庭,房地產收入應該用作經常性開支,改善社會服務。但政府唔肯,變咗社會服務受局限,幾屆政府都唔敢面對呢個問題。
記:但預算案派糖,總算對基層、中產有點交代?
施:我一路都唔贊成派糖,如果派,應該好似上年咁派6,000蚊,一人一份,更符合公義。退稅、免差餉係巧立名目。
香港嘅大部份基層、中層都唔使交稅,呢啲措施只係益到少數人,搞iBond,傳媒話佢好,真係難以想像,iBond有幾多人買呀?益到幾多人?解決到通脹咩?畀啲投資者炒嚟炒去咋嘛。即使每人一份iBond益到幾百蚊,但你一人一份派錢有乜嘢唔好呀?
記:曾蔭權、梁錦松、唐英年、曾俊華,那位財爺最冇料到?
施:梁錦松料子較好,但撞啱偷步賣車……呢個世界大部份人都冇乜嘢料到,如果唔係點解咁難搵政治領袖。
公務員循規蹈矩,但香港政治問責官員好多都係由公務員系統出來,你哋(傳媒)都鍾意林鄭。但香港問責官員唔係政治家,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