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飛佛3:<br>80後信佛:壞種子拜拜

My飛佛3:
80後信佛:壞種子拜拜

當你以為抄經念佛是阿媽阿婆輩的迷信時,兩個八十後女子,見證佛學是生活哲學。讀心理學的許思思經營佛教禮品店,跟有心人一起做蓮花燈,貼上一瓣又一瓣花葉,眾人的心神還在等待手上蓮花綻放,不知外面大街已經由白天轉黑夜;蔡芷筠從衝鋒陷陣的社運前線退下來,信佛後她用另一方式滋潤社會,「憤怒帶來很大無力感,要把時間線拉長去看,會發現每一點失敗,可能是下一點成功的因。」

記者:周燕 攝影:潘志恆

漢禮的禮字,是古字,代表送禮是一件重要的事。漢字,取自思思爸爸的簽名,代表對已過身的爸爸的懷念。

許媽媽(左一)由拜神燒衣,轉移認真習佛,受到女兒影響。

許思思:跟心理學接近

周末的「漢禮」既熱鬧又寧靜,店本來已經不大,許思思騰出一半空間教有心人製作蓮花燈。明明她在美國讀工商管理,該深諳做生意之道,想買東西的人都要擠進另一邊,無疑此舉有點「趕客」,蓮花燈班收取的五十元費用也是用來助印經書。一座花燈,先做骨架,再逐張貼上雪梨紙,然後扭出花瓣的尖,四十八塊花瓣,就靜靜地過了一個下午,如此專注,如此閒定,在場的人都無意間做了一場修習。「佛教不只是顯宗的法會,或者密宗的灌頂,其實佛教不只這些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可能只有兩天做這些。」
許思思十七歲去了美國讀書,大學時主修工商管理和心理學,對佛教本來不感興趣,覺得是迷信。「有一次在新加坡佛光山,看到很莊嚴、很漂亮的抄經堂,有所觸動,加上當時很想學書法,心想與其學春田花花這些沒有意義的字,不如學經文。」於是在香港找到一個佛教課程,「當時課程寫嘅對象是18至35歲未出家女性,心想:『咩事先?係咪想我出家?千五蚊包食宿,全勤可退錢。』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本着香港人不執輸的個性,去了先算。」
「原來跟我學的心理學很相近,而且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找一個行為心理學家去幫你戒煙,他看到你兩個星期沒有再吸,便可能close file。但如果你找佛教幫助,會先幫你找出起心動念,即你的motivation,找出為甚麼你要食煙,是因為貪嗔癡哪一個原因?例如是因為貪人覺得你有型,當你知道問題根源所在,你會很積極地透過戒律或修善方法取代貪念,慢慢忘記食煙。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其實就是在意識之中,粉碎這些壞的種子。」

關注環保問題

「漢禮」賣的禮品十分清新可喜,一洗佛教「老土」的感覺,好像一尊由台灣藝術家謝毓文雕刻的鯉魚觀音像,十分精緻;來自台灣陶瓷之鄉鶯歌的小沙彌像,圓頭圓腦,非常可愛,與其說是佛教禮品,不如說是擺設精品。原來許思思曾經在美國的基督教禮品公司工作,再對照一下自己平日收到的佛教小禮物,「道場上我是比較年輕的,很多師姐都很疼惜我,給我很多小禮物,問題來了,來來去去都是書籤、鎖匙扣,比較傳統。」於是萌生起經營佛教禮品的念頭,在台灣、日本等地挑選耳目清新的禮品,店名的「禮」字不是簡體字,而是古字,「古時的禮是很大的一件事,代表兩個人互相尊重,而不是如現在般,聖誕節來了嘛,我們一起選一百蚊以下的禮物作交換。希望透過禮物,讓對方感受到這刻也有人惦記着你。」近年環保生活是世界大潮流,「漢禮」也賣環保產品,許思思說,佛教很早已經關注環保問題,「不只是食素,而是護生,即是愛護所有生命,珍惜所有資源。」

台灣藝術家毓文雕刻的鯉魚觀音像。(8萬元)

有機肥皂($80),收益捐助南非一個慈善機構。

小沙彌陶瓷擺設,來自台灣陶瓷之都鶯歌。($2,800)

一盞蓮花燈有四十八塊花瓣,十分花工夫和時間。能夠專注做好,已經是一場修練。

漢禮

查詢:2596 0383

蔡芷筠:為梅艷芳背《心經》

去年李旺陽「被自殺」後,facebook瘋傳一張圖畫,畫下李旺陽站在窗前,遠眺青山綠野,頸上沒有繩索,臉上沒有惶恐,只有安詳的微笑,配上僅僅一句話:「但願你,其實只是站在窗邊,看看自由的風景。」不知感動了多少人,連平日不關心政治的人,都為之動容。創作此圖的人是蔡芷筠。
這個社運女生向來大情大性,由數年前保衞天星碼頭行動開始,活躍於社會運動,但近一兩年似乎沉寂下來,「搞社運,爆發時,永遠只出現某一撮人,其實很多人未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所以近年想做教育、媒體工作,令到多些人了解現在發生甚麼事。」07年開始,蔡芷筠開始信佛,她相信她的轉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2003年,梅艷芳患癌,當時她的病情很反覆,於是有人呼籲歌迷幫她頌念《心經》。我很喜歡梅艷芳,那時完全不懂宗教,只知道既然她希望我們用她的宗教幫助她,那就做吧。我抄下《心經》,放在銀包當中,每天念,不知不覺間竟然背熟了。當時想,橫豎背熟了,何不了解一下經文?後來在一個南傳佛學班聽課,發現自己聽不明白,就把事情掉下。」
後來蔡芷筠參與保衞天星碼頭運動,「當時精神負擔很大,又投入了很多時間。有次在天星地盤示威,我看到朱凱迪、陳景輝被保安、警察拉走了,那一刻我很憤怒,指着警察罵了半個鐘。我這生人也沒有如此兇惡過。現在說起,也記得當時的感覺很害怕,是極端憤怒,也充滿恐懼。我爸爸是警察,從小我已經很怕他,當時跟警察對峙的示威情景,令我感到猶如對住三百個爸爸!」其後的保衞皇后碼頭運動,蔡芷筠發現自己的情緒出現很大問題,「於是我想起前幾年為梅艷芳念《心經》的經驗,發現頌經時,開始懂得面對自己的痛苦。」

蔡芷筠近年習佛,學習排解困擾的情緒。

不要玉石俱焚

蔡芷筠發現習佛以來,開始看通事情發展的因果關係,「憤怒帶來很大無力感,當你的情緒谷到好盡、好極端,而事情卻失敗了,你就不會再想繼續下去,很容易想放棄。我把時間線拉長一點去看,覺得每一點失敗,可能是下一點成功的因,這樣的話,我不會個別計算每一點失敗。這次失敗了,也可以產生新能量,令到事情可走向下一步。」又開始反思自己應以甚麼姿態在社運中出現,「憤怒和恐懼其實沒有帶來動力,令事情繼續做下去。吓吓都給人玉石俱焚的感覺,別人不會相信你提出的新生活可以改善他的生活。」李旺陽一圖在網絡世界瘋傳,或者證明了溫柔的力量其實也不小。

她的丈夫曾德平幾年前提出正念設計,把佛學理念放進設計中,其中得意之作,是用蒜頭衣做蓮花燈。

蔡芷筠為悼念李旺陽而創作的圖,感動了不少人。

丈夫曾德平近年同樣習佛,蔡芷筠笑言他連容貌都變得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