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突然宣佈,取消勾地表制度,揚言政府要重掌推地主導權;陳又公佈下年度賣地計劃中的46幅住宅地,聲稱加上港鐵及市建局物業,下年度私樓總供應可高達2.58萬伙,但原來46幅住宅地中,有22幅未完成土地更改規劃,當中更包括遭浸會大學強烈反對改做住宅用途,仍在公眾諮詢用途的前李惠利工業學院地皮。政界及浸大學生炮轟政府做法違反程序、企圖向城規會施壓之餘,亦有「篤數」谷大土地供應之嫌。
記者:林志光 莫劍弦
政府昨公佈新財政年度賣地計劃,陳茂波突宣佈,政府於2013/14年度取消勾地機制,未來將按季公佈賣地安排。勾地機制源於董建華年代、八萬五建屋政策,後因金融風暴來襲,樓市崩潰式下插,99年政府為托市收緊供應,設立勾地政策,由發展商在土地表勾出土地拍賣。陳茂波指政府取消勾地機制可降低市場憂慮,令政府重掌推地主導權,又指即使樓市今年有調整,政府也會繼續賣地。
最受爭議為前李惠利校舍地
除取消勾地機制,政府亦公佈賣地計劃中的46幅住宅地,最快今年9月後才可賣的便佔27幅;而新增28幅地中,有23幅最快要到明年才可出售。但原來,當中有22幅未完成甚至未進行規劃過程的土地,包括最受爭議的九龍塘聯福道前李惠利工業學院南部用地,浸會大學正為此地跟政府進行火拼。
這22幅土地大小不一,大約可提供單位近8,000伙,即為1.36萬伙近59%。政府下年度要維持2萬伙供應,幾乎是「無可能」。而撇除這8,000伙,下年度賣地計劃只有5,600伙,令總數由2.58萬減至1.78萬,減幅達三成。意味政府今次無可奈何,強行將爭議地納入賣地表,新單位供應篤數三成。
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認為,政府應將肯定可出售,及不確定能否出售的土地分開,讓公眾清楚知道真實供應量,現卻將兩者混合,「有啲充大數」。至於放棄勾地制度方面,他指就算政府完全主導賣地,也不等於市場有足夠供應、符合市場需求和穩定樓價波動,雙軌並行會更好。
對於政府未完成城規程序,就將李惠利校舍土地放入賣地計劃,浸大學生會表示憤怒。浸大發言人則說,有關土地規劃正進行公眾諮詢,大學尊重既定城規程序,並會在諮詢期內繼續強烈反對將上述教育用地改為住宅用途。校長陳新滋未表態會否即時辭職。
地產商睇通政府不會減價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稱,從未見過政府將大量未完成規劃程序土地放入賣地計劃;政府推出46幅土地中,除廿多幅未完成規劃程序土地,有18幅為以往未賣出土地,故政府找到的新地實際只有五至六幅,反映政府只能靠「篤數」谷大供應數字,亦令地產商「睇通」政府,不會減價賣樓。李又擔心政府不跟規劃程序做事,會令城規會受壓。
城規會副主席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黃遠輝表示,下年度賣地計劃中大部份土地仍未改為住宅用途,情況不常見,但並非違規,「只要政府拎出來拍賣時,已經過晒所有城規程序,轉咗住宅用途,有晒發展參數就冇問題。」
梁振英昨出席公開活動後,即主動向傳媒指出,取消勾地做法是要讓政府主導和主動供應政府土地,方便小型地產商參加競投政府土地,對土地供應,以及對整個地產業穩定發展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