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財政年度出現多達六百億意料之外的盈餘下,財政司司長的新預算案保留不少去年已經有的紓困措施,例如代繳公屋居民租金兩個月,以及作出一定程度的退稅,這些都是無甚新意的措施,甚至在公眾預期之內,已經不可以用派糖來形容。
要真的紓解民困,政府官員們必須要了解,現時市民面對哪些民生問題,造成極大怨氣。而現時最令年輕至中年一代市民憤怒的問題,當推私人住屋租金。由於從中國來讀書、工作以至旅遊的人推高租金,而很多租用私人房屋的人,既沒能力購買私人住宅,又不能夠申請公共房屋,又沒有居屋讓他們買,面對沉重住屋支出以及不如理想的居住環境,產生十分大的怨氣。因此與其派錢,不如向市民提供私人住屋補貼或更為實惠。不解決住屋方面的壓力,以香港低稅率,任何稅務優惠都只是象徵式措施。
政府代繳公屋住戶租金,這行政安排本身問題不大,因為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能享用公屋,這筆公帑肯定會用在香港人身上。但如何向租用私人住宅的人提供租金津貼,這是有點費煞思量。
由於最受中國炒樓潮所害的,多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永久居民,因此,只能向香港永久居民提供租金津貼。而這租金津貼一如代繳租金安排一樣,是短期措施,並不會長期執行,因此資金來源亦不應是常規稅收。這筆津貼的數額,應以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預計徵收總額作基礎,並除以可能受益的永久居民人數,以這基礎來訂出代繳金額上限,由中國以至其他國家炒樓客收來的錢津貼香港市民。筆者相信這措施,會更能紓解現時眾多處境左右為難民眾的境況。
既然曾俊華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已經提出興建海水化淡廠,更進一步維護本土利益,筆者相信在租金津貼上,曾俊華可以更進一步,捍衞香港本土人士居住權。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