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澳洲儲備銀行(RBA)發報告指,據該行9月時一項文件顯示,包括該行內部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多數研究模式,都顯示澳元滙率被高估4%至15%。不過,報告又補充指,雖然模型顯示澳元被高估,但實際上並沒那麼顯著,但時機上,在現階段發類似報告,有加入貨幣戰的意味。
澳元昨開市時一度曾再跌約0.4%,低見1.0196美元,但其後由近五個月的低位反彈,最高曾見1.0291美元,升幅約0.56%,全日波幅近100點子;兌港元則最低見7.9157。
RBA在報告中提及,澳洲是歐債危機的受惠者,由於持有的歐元資產的風險過去幾年相對攀升下,全球投資組合都換馬至高評級的資產,澳洲正是其中之一。報告指,加拿大及一些北歐國家,與及瑞士,都出現類似的資金湧入潮。在英、美、日等國減息至近乎零,並採取量化寬鬆措施救市的大環境中,澳元、紐元、加元及瑞典克朗等貨幣紛紛攀升。
分析:進退兩難
過去四年以來,澳元已升值60%,RBA行長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上周坦承,澳元滙價稍微偏高。不過,史蒂文斯指出,該行會在確認澳元被「嚴重高估」的情況下,才考慮介入阻止澳元升值。
瑞銀悉尼分部利率策略師Matthew Johnson指,RBA現時在政策上陷入了兩難局面,他指出若澳元持續處於1.1美元之上,其實已算強勢,本應採取減息應對,但現時為了金融穩定,該行又難以下手。澳元過去八個月以來,都一直保持於兌美元「1算」之上。
RBA又表示,全球多達34個央行持有澳元作為儲備,當中有16個經濟體系是公開表明持有澳元,其他可能持有澳元的18個國家包括南韓、南非、法國、德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至於美國、歐洲央行、日本、英國及加拿大等國並未持有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