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遠征火星計劃就算在資金和技術上可行,太空人在長期太空旅遊,亦要面對極大輻射、生理和心理風險,在資金和準備時間緊絀下,問題會雪上加霜,有專家指參加的太空人將是敢死隊。
DNA突變 身心壓力大
太空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宇宙輻射,地球上的人以至太空站內的人,都受到地球磁場保護,但在遠離地球磁場的太空,就沒有這支保護傘,就算太空船居住艙有輻射保護罩,太空人接觸到的輻射,仍可能令他們的DNA突變,減少血液細胞數目,估計效果相當於一日抽一包煙。501日旅程接觸的輻射,也跟一個停留太空站五、六次的太空人整個職業生涯接觸劑量相若。
長期處於太空無重狀態,亦會導致骨質和肌肉流失,每日做運動也只能減慢流失速度,骨質流失令血液中含鈣量上升,可能導致腎石、抑鬱和便秘。俄羅斯太空人1994至95年曾創下在太空站無重狀態生活437日紀錄,火星之旅需時更長,而且遠征太空船空間有限,是否有足夠空間做運動成疑。
長期在與世隔絕的太空生活,亦對太空人帶來很大精神壓力。俄羅斯2010年的500日模擬火星任務實驗,雖然六名志願者都捱過,但參與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太空醫學中心副主任懷特利(Iya Whiteley)表示,他們在實驗中發現超過2,000個長期太空任務帶來的心理、關係和組織問題,如太空人在旅程到了一半時士氣最低落、遠離地球令太空人心態改變而不聽地面控制中心指示、太空人日夕相對隨時小磨擦變大問題等,專家暫時只對解決1/4問題有頭緒。
這次遠征是沒B計劃,一旦出事就孤立無援,對太空人壓力更大。懷特利半開玩笑說:「我知道談論他們究竟是否想回來很怪,但他們可能有計劃做首兩位在太空失蹤的人類。」
英國《每日郵報》/《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