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發局與焦慮的港漂 - 金城王子

藝發局與焦慮的港漂 - 金城王子

香港藝發局首屆藝評比賽,選出了北京來港的港漂賈選凝的參賽作品〈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主流媒體一面倒責怪賈選凝,其實並無必要,我們要怪責的對象,應是藝發局。
賈文以寫影評為名,借題發揮,道盡一個港漂難以融入香港本土文化的焦慮和困擾,以及因此而起的對香港文化的心理對抗。其參賽作品絕非影評或藝評,而是一篇大公、文匯式社評,指摘電影是「不負責任的文化產品」,認為文化產品須「為觀眾提供健康的審美和省思現實的人文關懷」,說到底,跟文以載道一樣,是強求包括電影在內的所有文藝作品必須思想正確,並須為某種思想服務。這是對文藝創作、對創作自由的極大干預和侮辱。八○後的作者對文藝有此要求,足見洗腦教育的可怕。這正是香港人害怕國民教育的原因。港漂寫五毛文章不足為怪,本來亦不值一評,但是,把一篇五毛文章評為冠軍作品,並讚揚其「具強烈的批判精神,亦富有創意及獨特見解,讓讀者反思香港的主流價值」則不免令人質疑評審者的專業資格。
這一質疑並非毫無根據。據透露,評審委員之一的也斯只參加了第一輪評審,而他屬意的作者是銅獎得主梁偉詩。後來評審會議在也斯患病缺席下舉行,投票的五位評判中,至少有兩位,包括林沛理及邱立本早在三年前已與獲獎者相熟,在網上可看到賈與另外兩位評委的舊合照。林邱兩位本屬賓主關係,同為評判也很耐人尋味。藝發局在今次選舉時沒申報利益,據藝發局民選委員蔡芷筠估計是採用「不記名」評審方法,但賈曾為《亞洲週刊》撰稿三十篇,而邱則擔任該雜誌主筆及總編多年,很難相信邱對賈的文筆及行文作風沒任何印象。
藝發局的成立,旨在透過不同渠道推廣及發展香港各類文化藝術,到目前為止,它對香港本土文化及藝術,尤其小型藝團的支持少之又少,藝發局不把錢用來褒獎及鼓勵本土創作,卻把五萬元獎金用來獎勵一篇打壓以草根文化為賣點的本土電影,令人摸不着頭腦。
更值得關注的是,像賈選凝這樣的人,在香港越來越多,他們滲透各行業,包括輿論基地,不是努力融入香港人和香港人的文明與價值、文化與傳統中,而是努力打壓港人本土意識,打壓港人堅守的核心價值。今天,港漂告訴香港人,電影要為某種思想服務;明天,小說、漫畫、新聞、媒體的命運又如何?

金城王子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