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藝人鄭伊健、蘇玉華擔任慈善大使的國際培幼會(香港)被質疑開支龐大,籌款成效低。監察慈善機構網站明施慎選揭發,該會前年籌款逾2,450萬元,但逾六成款項用於營運及行政開支,多達1,500萬元,市民每捐10元,不足4元用於慈善。立法會議員批評,若大部份善款用作行政費,變相呃人。
記者:王家文
根據國際培幼會(香港)提交公司註冊處的財務報告,2011年營運及行政開支約1,500萬元,當中籌款費約260萬元,佔17.6%;公關、市場推廣及出版費用高達600萬元;餘下約650萬是行政費,薪酬開支佔去六成,約400萬元。該年度籌款逾2,450萬元,最終不足四成約950萬元善款用於國際發展項目。
「捐100元,只得40元去得到有用地方。」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批評,該會花巨額在宣傳推廣,但籌款成效欠佳。她指出,國際培幼會(香港)在其網站「善款用途」一欄上,列出國際培幼會總部於2012年的「項目範圍支出」,指78%善款用於教育、兒童保障等項目,籌款費和營運費分別佔14.59%及8.44%,但該欄同時列出該年度香港辦事處的捐款來源,卻沒列明支出。
辯稱總部撥款補助差額
溫澤君質疑做法取巧,因為公眾查閱時可能誤以為香港善款的78%開支用於項目發展,但事實此乃國際培幼會總部的項目支出,並非香港辦事處,「(香港)賬目唔係咁,六成用咗營運同行政開支」。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直言,若營運及行政開支佔總籌款額六成,「係好犀利」,「如果攞咗大部份嚟做行政工作,咁係呃緊人!」他指出,一般發展成熟的善慈機構,行政開支僅10%至15%,餘款全投入服務。
國際培幼會(香港)回應,國際培幼會宗旨是八成全求善款用於助養及援助計劃,兩成用作行政及籌款開支。由於香港籌得的款項部份留作支付香港辦事處的支出,總部已撥款補助當中的差額,達至八成款行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