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升溫,食水供應是兩地磨擦關鍵問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在預算案中,特別提到中國淡水資源有限,政府已在將軍澳預留土地興建海水化淡廠,長遠希望海水化淡成為另一水源,減低本港對東江水源的依賴。有立法會議員贊同政府應盡快開展海水化淡計劃,如果合乎成本效益,有利日後與廣東就東江水價談判。
記者:蔡建豪 翁煜雄
曾俊華昨在宣讀預算案提及環保基建時,特別以兩段篇幅提及於將軍澳設立海水化淡廠計劃。他指中國淡水資源有限,廣東省對東江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資源缺乏下,除鼓勵市民節約用水,本港也要探索開發新水源。他指去年已在將軍澳展開引入海水化為食水的詳細規劃及勘查,即使預期海水化淡廠的產水量,只佔全港用水量的5%至10%,但希望長遠可成另一水源,減低倚賴其他水源。
每年買水開支逾35億
本港約70%至80%食水來自東江水,根據港粵兩地協議,粵方每年會將上限8.2億立方米的東江水輸港,每年買水開支逾35億元。
在中港矛盾被渲染成所謂「港獨」下,港人又指控內地人搶奶粉,內地也有人認為要對港斷水,廣東省政協港區委員李康今年1月在廣州出席政協會議時,就公開炮轟港人,「日日鬧共產黨,日日鬧中國。如果你沒有共產黨、沒有中國呀,你水都冇得食呀!」
曾俊華用上較其他基建設施更長篇幅談論海水化淡,新盟主同盟議員范國威認為,財爺應並非針對李康早前的言論,反是回應市民有關推行海水化淡的要求。他認同政府盡快興建海水化淡廠,因東江水價會上升,過份依賴不利日後議價談判,他指港英政府解決食水問題非常進取,做法大刀闊斧,「雖然涉及好多遷徙問題,但成個萬宜水庫都起到出嚟」。
年產量約5,000萬立方米
范國威也指,內地存在水資源污染等環境問題,長遠港府始終要踏出開發新食水源頭的一步,他說現時購買東江水開支不少,如果海水化淡合乎成本效益,成為另一供水途徑,「咁就唔使聽埋『水都冇得你飲』呢啲咁難聽嘅說話」。
李康的言論引起不少迴響,特別是東江水供港及本港食水供應政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時指,政府不斷研究本港食水供應的政策及措施,考慮方案包括發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及雨水集蓄等方案,但預計未來五年,東江水佔本港總供水量比重維持不變。
陳茂波也指,擬在將軍澳興建的海水化淡廠落成後預計年產量約為5,000萬立方米,日後年產量可擴展至約9,000萬立方米,估計每立方米淡水供水成本約為12元,海水化淡成本短期內不能降低至東江水供水成本價每平方米約8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