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公佈下年度賣地計劃勾地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於財政預算案中率先披露,表內會有28幅新增的住宅用地,連同滾存土地共46幅,建屋量達1.36萬伙。連同鐵路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等,預計下年度約可提供2.58萬伙,應能維持平均每年興建2萬伙目標。惟業界唱反調,指實際供應難以達標,就連「梁粉」大地主鄭家純,亦認為新政策要等兩三年才見到成效。
記者:林志光
特首梁振英責成規劃署及發展局發狂搵地,成績卻強差人意。政府揚言有信心每年度的土地供應量,可穩定維持每年2萬伙建屋目標,外界認為政府不斷出招遏市,但在地價上態度又企硬,都會影響發展商不敢進取出價投地,甚至如港鐵上蓋項目流標的情況會再現;而將未完成規劃程序的土地強納於表內,都令實際供應難或勉強達標。
水份多有假供應之嫌
作為梁粉地產商的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指,「今年冇可能增加到咁多單位,所以短期都冇用,兩三年後先會起到穩定樓市既作用。」他拒絕直接評論政府連番推出的壓抑樓市辣招是否「冇料到」,只表示相關措施只能對樓市構成短期降溫,買家適應後會繼續買樓,長遠要靠增加供應。
下年度勾地表內的住宅地數目及建屋量,雖跟本年度的47幅及1.35萬相若,僅少100伙。不過,新增土地是包括未完成規劃程序的土地,水份多,有關土地未必能於下年度「出售」,實有製造「假供應」之嫌,例如本年度勾地表內的山頂柯士甸山道、馬鞍山白石及大埔白石角地皮等便是例子。政府昨未有提供相關數字。
另外,屬供應主要來源的鐵路上蓋項目,亦因補地價等問題,令源自此方面的實際供應極不穩定。本年度計劃招標出售的7個上蓋項目,涉及逾1萬個單位,最終至今僅得西鐵朗屏站北地盤及荃灣西站TW6項目成功招標,就算上年度流標的荃灣西灣畔項目,雖於去年中成功售出,3項目合共也只4,100多個單位;然而流標的馬鐵大圍站及輕鐵天水圍輕鐵天榮站兩個上蓋項目,便流失約4,500伙供應。發展局早前曾稱流標會影響供應,政府要追番條數。
重推大圍站上蓋招標
有消息指,港鐵現正趕於本年度完結前,重推大圍站上蓋物業招標。而本年度供應能否達標,政府消息人士也含糊其詞地以審慎樂觀來應對。
因下年度成熟可推的鐵路上蓋項目所餘不多,預期可推的西鐵朗屏南地盤、元朗站、將軍澳日出康城4A期及重推的天榮站項目,只提供約6,000伙;令下年度總供應量,較本年度2.98萬伙減逾13%。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鐵路上蓋項目佔總供應量的比重很大,流標影響未來房屋供應。而且,政府遏市辣招頻出,影響發展商賣樓銷量,從而影響投地意欲,難保不會出現放棄投地的情況。加上勾地表內有未完成規劃的土地等,都會令建屋目標難達。
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稱,政府以行政手段調控樓市,已加大發展商的投資風險,和擴大發展商跟政府在計算地價上的分歧。政府仍維持奢望樓價不跌、地價不跌的態度,是不切實際。
根據政府資料,本年度經修定的地價收入約691億元,而下年度的地價收入則約690億元,約佔本地生產總值3.2%。
市民意見
樓市唔會跌
業主曾先生:「樓市短期唔會跌,就算樓價唔跌,由於土地供應有限,長遠樓價只會升。」
冇即時效用
租客王先生:「樓宇由興建到落成需時多年,對現時熾熱嘅樓市,起唔到即時效用。」
現時唔買樓
業主余太:「現時絕對唔會買樓,除非樓價跌三成,相信政府增加資助房屋,先能令私樓市場調整。」